無線科技商會公布香港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業界調查。結果發現超過六成公司正在或計劃開發中國市場,但就在抄襲、專利申請、營業牌照等範疇上最為擔心。與此同時,雖然多達四成機構希望主力開發自己的品牌產品,但仍有四成承認承包工作是最大收入來源,反映欠缺資金來源成為港產公司的發展障礙。
八成公司創立不足十年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早前委托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進行本地第一個針對手機應用開發行業的「香港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業界調查」。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章濤表示,這是首次針對香港手機應用開發行業的調查,希望透過是次調查協助業界掌握市場動態,訂立長遠目標。
流動應用程式開發是今天全球及香港增長最快速的行業,而且還屬新興行業。跟香港中小企比例相近,多達九成受訪公司是只得 50 人或以下的中小企業,42% 公司的員工人數更只有 4 至 10 人。調查亦顯示,81% 受訪公司成立不足10年,過半數(55%)更只有 3 年或以下。公司創辦人大多非常年輕,87% 受訪公司的創辦人於 40 歲以前創業,有部分更於 20 歲前便已創業。
四成公司靠外判「吊命」
雖然新創辦的開發公司很多,但並不代表這行業是「錢途」良好的。調查發現有多達 41% 公司,是因為創辦人希望有自己開發的產品推出市場而創辦的,但諷刺是亦有近半公司(47%)以替客戶專項或合約開發應用程式為最重要收入來源,反映「燒錢」的資金來源不足,導致很多公司不得不對現實低頭。
章濤表示這結果反映了香港市場較細,局限了這些開發公司的發展。如果單靠本地市場開發獨立應用產品,以應用程式內購買、下載費用、增值模式等途徑作為收入來源,未必能足夠維持公司運作,令這些公司必須以為客戶開發項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以支持公司繼續營運。
業界寄望政府提供更多協助
同時調查亦指,接近六成(58%)公司的創辦資金來自創辦人自己,只有 15% 公司創辦資金來自政府計劃。由於香港市場比較看重短期回報,樓市和股市仍是資金最熱愛的出門,願意投資在新創公司的資金比較少。章濤坦言香港市場較細,不足以令外國的天使或創投基金視香港的新創公司為機會,導致新創公司「燒錢」的資金來源貧乏。
調查顯示業界普遍認為,政府對行業的支持不足。接近八成(79%)公司認為政府於政策上是支援不足(32%) ,甚至非常不足(47%)。章濤認為政府可為業界提供多點協助,如信貸擔保和海外宣傳等,協助業界向國客戶展示其技術成果,有助增加外國訂單。對於即將成立的創新和科技局,他表示樂觀,期望能為本地業界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政策。
進軍中國市場最怕抄襲
另一個調查方向是本地開發公司對中國大陸市場的看法。調查發現有 62.6% 公司已在或有計劃進入中國市場,已率先進入中國市場的公司亦有 24.2%。不過這些公司大都擔心內地市場引發的問題,最多公司憂慮的是抄襲問題(46.4%),其次是專利技術申請(42.9%)和相關行業牌照申請困難(42.9%)。
章濤表示該會已盡力協助本港公司打開中國市場,例如開設了「Made in Hong Kong」的應用程式市場,集中本地開發的應用程式一同向中國市場推廣,也積極協助開發公司垒加中國的 ICT 展覽,加強在內地的曝光率,增加與內地廠商合作的機會。
防止抄襲應靠產品本身
但被問到怎樣協助解決,在抄襲、專利和牌照申請等在是次調查中最為擔心的問題,章濤坦承很困難。以牌照申請為例,內地的網上視頻經營牌照只有約 100 個,而且必須具備 1,000 萬人民幣的資本,這對本地新創公司而言是很困難的。如果政府能提供到充足的融資機會的話,才能有機會達到這規模。
至於抄襲問題,章濤認為這問題其實並不限於中國市場,在海外市場同樣會有抄襲跟風的競爭者。應用開發公司其實在考慮產品概念時,便應一併考慮如何阻止抄襲,如果本身的點子是很容易被複製的話,那就未必是適合投資的業務。加上各地的法制亦有不同,政府或業界未必能提供到阻止抄襲的保護,故他認為解決抄襲困擾的最有效方法,其實應從產品本身想法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