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建造業人手不足,據香港建造商會估計,行內職位空缺高達 1.5 萬個,有逾
五成技術工人更已年屆 50 歲。人手短缺以致成本高漲,政府有數字顯示,以
1975 年為基數,2021 年的建造成本比當年上升了 16 倍,工資更是 23 倍。為應對
眼前困境,業界正積極進行數碼轉型。
建築工程繁瑣多變,既要管理建築圖則、文件、工地物資及機器,又要滿足政府的種種規例和環保要求,還需協調客戶、顧問公司、承建商的團隊和可能受影響的持份者。要有效管理這些錯綜複雜兼數據格式五花八門的資料,更要暢順地和內外溝通,便需要如地理資訊系統(GIS)這類兼容性強的軟件協助工程運作。
GIS 除了有強大的分析和 3D 顯示功能,還可以把如建築訊息模擬(BIM)、電腦輔助設計(CAD)繪圖、物聯網(IoT)、數碼分身等不同格式的數據共冶一爐,毋須用戶切換不同界面。這個匯聚工程資訊的統一平台,業內又稱為通用資料環境(CDE)。它收集和存放各種與工程相關的資料,方便作內部溝通,也有助團隊全面評估項目成果、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同時顧及長遠的效益。而且,CDE 的好處是提供單一資訊來源(SSOT),所有資料只以一個特定來源為準,可免除數據新舊不分或真假難辨的問題,也能直接連結到雲端平台,方便進一步作出分析。
目前,已有不少企業能掌握 GIS 這種創新科技的優勢,並在其解決方案中融匯 GIS 和其他科技,如 IoT、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相信建造業數碼化後,可進一步提升效率、質素、安全性和環保成效,令行業邁向更符合經濟和環保效益的發展。
撰文: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鄧淑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