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技專欄

創科時代(十五):提升基建規劃的要訣

耗資 150 億英鎊興建的「伊利沙伯線」橫貫鐵路(Crossrail),是歐洲近年最大型的基建項目。這個連接倫敦市郊與市中心及希斯路機場的接駁鐵路,預期在明年上旬啟用。由於項目規模龐大,建築工地眾多,從監管工程進度到避免工地被非法佔用等大小事項也須兼顧,須面對不少巨大的挑戰。

當中難題之一就是如何妥善組織總數達 12TB 的龐大資訊,包括 200 萬個電腦輔助設計(CAD)的繪圖及模型、800 萬份文件、100 萬件資產及 5,000 萬個地理資訊系統(GIS)圖表,清單還在不斷增加,不少工程更是同步進行。為處理這些千頭萬緒且瞬息變化的資產清單,當地管理局便採用 GIS 來記錄和管理。

GIS 不單強於數據分析,還是兼收並蓄的資訊平台,便利整合不同來源、各式軟件的空間數據供用戶共享,而其 3D 展示功能更能方便記錄資產位置。為更有效控制成本、減少工程延誤和超支,並確保網絡安全,當局便建立了網上、移動和 3D 的一系列 GIS 應用。據英國運輸物流學會(CILT)的報道,這個 GIS 的網上應用把員工花在準備報告的時間大減八成,而管理層更可以 GIS 方便對外溝通。

近年,香港致力於各項新市鎮和舊區重建項目,如東涌新市鎮擴展區發展首個智慧型低碳社區試點,推行智慧、環保及可防禦氣候變化的建設。土木工程拓展署已計劃在其多個工程範疇,用上超過 30 項創新技術,如能把 GIS 納入其中,不單可提升城市規劃的成效,還能匯集和統籌如人工智能、建築訊息模擬(BIM)、數碼分身等不同技術和格式的資訊,有助平衡自然環境與城市建設,促進本港環保及可持續發展。

 

撰文: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鄧淑明博士

Tags : GIS
Columnist

The author Column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