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專題特寫業界專訪

抗疫期間見真章 香港生物科技有人才有市場

香港屢屢被評缺乏科研,就連中大前校長沈祖堯都曾指因港府資金少令研究無以為繼,但其實香港的生物科技水平甚高,研發成果甚至成功衝出香港打入東南亞市場。香港人對生物科技可能認識有限,不過一提到現時的疫情,相信不少人都知首台快篩測試機由本地大學研發出品。

▲科技園生物醫藥群組高級總監高為元教授指,科技園已將生物醫藥科技訂為創業培育計劃範疇。

生物科技的分類廣泛,一般來說,農業、食品業如基因改造食物、診斷、醫療器械及體外診斷、藥物、幹細胞及再生醫學、傳統中藥都歸納在內。而說起生物科技,多數人都會立即聯想到外國科技,近年多了人提起內地,但好像很少人注意香港,其實香港的生物科技都有很多人才及資源。特別在科學園有不少生物科技公司進駐,香港科技園公司生物醫藥群組高級總監高為元教授接受 Unwire.Pro 專訪時表示,香港在發展生物科技有很大的優勢及商機,並已經將生物醫藥科技訂為創業培育計劃範疇之一。

高教授指出,過去兩個財政預算年度,香港政府 200 億元幫助科技園建立創新發及科技生態系統。他認為本港生物科技行業充滿前景及商機,對於非本地公司而言,香港是進入龐大市場的第一步,包括進入中國內地、新興市場及東南亞國家聯盟市場,所以吸引成熟發展企業、中小企及初創來港。而科技園與很多中小企及初創公司合作,協助他們一起決定應選哪裏為首個進入的市場:究竟是中國內地、美國、歐盟或英國?而籌集資金及市場大小亦屬擴展業務地區的關鍵因素。

科技園優惠價租賃儀器予初創

▲科技園以優惠價將儀器設施租賃予園區公司使用,降低資金壓力

除為園區公司提供意見及協助規劃,科技園的生物醫藥科技支援中心更備有多台高端先進儀器及設施,主要以租賃形式用優惠價租給園區公司使用,讓他們不必投資大量資金在設施上,降低公司因添置器材的資金壓力。對於一般初創公司的初期資金有限,可能足夠支薪也不足夠購買機器,所以科技園的設備租賃計劃對於他們來就很重要。

▲Sanomics 行政總裁施明耀指業務已衝出香港,進軍東南亞市場

專門為癌症病人提供快速新式基因檢測服務公司 Sanomics,便是其中一間受惠公司。Sanomics 行政總裁施明耀表示,公司於 2015 年成立公司的資金注入為 50 萬港元,當時操作人手僅三人,包括他本人及兩位技術員。施明耀坦言,開業初期受制於資金有限,較少購買機器,大部分研究過程都在科技園的共享實驗室完成。他認為本地醫生很願意嘗試新事物,因為公司研發的生物科技產品在香港市場容易商品化,在開業短短兩年至三年已經成為本地龍頭。近年他決定將業務擴展重心轉至東南亞,例如前年於泰國曼谷開設首個海外分公司,今年將於越南胡志明市,以及於無錫開設分店。施明耀直說:「就是因為有商機,我們才會擴展。」

冀成為首間本地生物科技上市公司

▲施明耀強調香港仍是科研基地,並透露正籌備於香港創科板上市

既然已經成功拓展至東南亞市場,那麼施明耀為何仍堅持以香港作為研發基地?未來香港市場的定位又如何呢?他預期泰國、越南及無錫的業務將可於未來兩年收支平衡,而香港業務方面則不會視為盈利支柱,反而會確立其科研中心地位,繼續以此為中心進行招聘及擴張行業。他又透露,現時公司正在籌備於香港創科板上市,他直言:「推出創科板之後簡直覺得是機會,成為真正本地的生物科技公司,由一批本地的創辦人,到本地創科板條例上市的公司」。他預期上市籌集 50 億港元,當中兩成資金,即是 10 億元作為上市準備,而資金可能用於興建自家 GMP 工場製造試劑盒,以及做大量科研,包括花費於臨床試驗及與藥廠合作。

施明耀希望以行動證明香港的生物科技行業商機處處,「究竟香港人做 biotech 行不行,我就不多講,如果 Sanomics 可以在創科板上市的時候,就已經不用解釋了」。

▲培力主席陳宇齡指出中藥顆粒沖劑有科研有商機,部分擁有專利成分,例如抗病毒分子

近年中醫興起,不少港人用來看病及養生,原來中藥都有科研有商機的。這間中醫科研及顆粒沖劑公司除了有專利配方藥物之外,亦於連鎖零售商售賣普通感冒沖劑及保健品,近年已經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培力控股主席陳宇齡表示,由前特首董建華年代開始,已經提及發展中醫行業,他認為過去多年政府有投放資源於行業,但初期公司發展中藥科研產品時遇到很多難題,有不少中醫經常反對並提出疑問,例如:「為何你的中藥變為顆粒?顆粒是不可行的,中草藥是需要煲的」。陳宇齡認為中藥需要與時並進及現代化,因此設立自家實驗室及工場,並與本地大學合作基礎科學研究,利用科學數據證明顆粒沖劑可行性及穩定性,甚至證明提取後較直接煲藥的功效更好。他舉例,目前公司的「銀翹散」很受市場歡迎產品,該產品就是與香港大學一同研發,已經售賣了逾十年,而藥物擁有專利成分,包括抗病毒的分子。

中藥顆粒沖劑有專利有需求

▲市場對中藥顆粒沖劑有需求,即使失去醫管局「大客」,公司仍維持市佔率

有商機就有競爭,培力控股為醫管局供應濃縮中藥配方顆粒產品 14 年,直至 2018 年失去合約,但陳宇齡認為本地市場對產品有需求,因此公司仍維持市佔率。他表示:「香港消費者很聰明,例如香港中藥處方顆粒市場,就算失去這張重要的政府合約,沒有影響其他客戶,公司市場佔有率仍然是七成以上。」

根據醫管局資料,競爭對手的投標價較培力控股便宜三成,陳宇齡透露:「有一件事大家可能不知道,香港中醫藥條例有漏洞,配方顆粒在某類產品是不需要註冊,而我們的產品大部分都註冊。我想大家都知道政府衛生署常常說,如果吃中成藥要留意有沒有註冊,沒有註冊的中成藥不要吃,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醫管局使用的藥品沒有註冊的。」他補充,衛生署中醫藥註冊不簡單,需要測試安全性、農殘、重金屬、微生物及最重要的穩定性,因此註冊一種藥物要數年時間,而每種註冊產品費用要 20 萬元至 50 萬元不等。「我們在衛生署註冊的四百多種藥物費用非常高,現在要我們註冊,之後又使用不需註冊的產品,你是在找我便宜嗎?」

總括而言,生物科技是入門門檻極高的行業,除了人才和技術,研發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設備資金,屬長線投資。近年香港越來越多生物科技公司冒起,受惠於市場的剛性需求,創造一個又一個成功例子,包括將產品商品化於香港及外國銷售、擴充業務至海外市場,甚至成為上市公司。但長遠而言,仍需要政策、人才、資金及設備等支持,才能令行業持續發展,創造更多機會。

Tags : Biotechhkstpslide流動置頂置頂
Jasmine

The author Jasm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