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低迷、物價高漲、薪資停滯,現代人時常感到負擔沉重,情緒病愈來愈多,對工作對人生都抱怨連連。其實感覺低潮是人類與身俱來的防衛機制,不過,加州柏克萊大學教授找到能改善心情感覺低落的辦法,讓自己找回大腦的主導權。
根據加州柏克萊大學臨床心理學家 Rick Hanson 書中寫道,大腦是可以被訓練的,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工作日,與心情低落的時候,透過一連串簡短的運動,訓練大腦去體驗快樂經驗。
人類的左腦演化來對負面事情保持警覺,因為生存仰賴的是能夠立即辨認威脅,與快速反應,其中壞的經驗因為對生存來說非常重要,因此總是能夠被記住,但好的經驗卻時常忘得很快,久而久之,我們的大腦就會累積非常多容易被喚醒的壞經驗,好經驗無關緊要所以容易忘記。
譬如,一段好的關係需要的正面互動與負面互動比例為 5:1,換句話說,若你的老闆給你的讚美次數沒有比批評次數多 5 倍的話,你大概很難會喜歡你的老闆。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總是容易批評,因為大腦會自動釋出讓人感到生氣的事情,即使那件事已經發生超過 20 年也是一樣。
人們總是會被壞的經驗緊緊纏住,所以每個人都會因為工作上的壞經驗而感到浪費生命,而不會因為與優秀的人一起工作,以及花了大筆行銷預算所獲得的收穫,而感到滿意。人們的大腦忙於累積負面的想法、經驗,擔憂,並認為這些事情很重要。
還好大腦是彈性的,只要花 10-30 秒鐘,在感到些微壓力時,專注在快樂的感覺上,就可以重寫大腦程式。這種快樂的感覺可能是與小孩互動,或只是把工作做完的那種滿足感覺,你可以指引自己的大腦在快樂的事情上標註重要性,久而久之,大腦就能夠適應快樂。
書中提出幾個能讓人們應付日常生活與工作狀況,而避免感到抓狂或被負面經驗困住的正面感受,包括放鬆、冷靜、感覺被保護、強大與富有資源的經驗。人們只要時常在大腦輸入感激、快樂、成就、感覺成功,生活富足,而不是空虛或缺乏的感受,就可以面對諸如損失、挫敗、失望的情況。
我們遇到最快樂的人,通常不是那些運氣好能一路順遂的人,而是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能保持樂觀的人,雖然不知道這些人實際上做了什麼事,但這些天生樂觀者的大腦運作模式應該就是如此。
(本文由 TechNews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