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

解開忙碌的迷思 BBC 分析:現代人忙碌是自找的

現代人生活忙碌,網路與行動裝置又讓人感到焦慮,很多人都覺得自己身心俱疲,有些人還會把忙碌當「門面」,在社群網站上昭告天下創造「大人物」形象。但研究指出,其實現代人根本不比上一代忙,調查顯示,近幾十年包括在歐洲與北美地區的人,無論是有薪或無薪工作時數都沒有增加。

busy

 

很多職業父母擔心因為太忙而沒有時間照顧小孩,但其實現代父母照顧小孩的時間比前幾代多 很多。BBC 報導引述研究指出,過去 50 年女性在無薪工作上花的時間變少,有薪工作時間增加,男性有薪工作做得比以前少,無薪工作做的時間長很多,但整體工作時數幾乎一樣,因此現代人總是說自己比上一代忙其實不是這麼一回事。

報導以經濟學來解釋,指當經濟成長,收入增加,時間就變得較有價值,因此我們感到更多的壓力做更多工作,當然不同職業別有不同結果,一般而言,在正常情況下,務農、製造業的勞工不管需求在大,仍有許多生產上的限制。

但在知識工作領域,情況就改變了,我們處在一個無限的世界,總是有更多的 email,更多的會議,更多資料要讀,更多想法要跟進,有了行動科技又表示可以在家、在假日工作,這就是每個人覺得自己忙爆了的原因。

人們的忙碌感不見得是因為真的有那麼多事要做,而是來自時間壓力。心理學家研究已經顯示,這種時間意識會導致更糟的工作表現,因此感覺忙碌的人,處理待辦事項的能力可能反而不及行事不那麼急的人。經濟學家認為這種對錢、時間等缺乏的認知,會影響決策過程。因此認知自己非常忙碌的人,因為時間管理能力降低,反而會讓自己愈來愈忙。

更糟的是,這種心理狀態會感染到休閒時間,認知自己忙碌的人好不容易得來短暫的休閒時間,他們還是會覺得應該把時間用在具生產力的事情上。使用社群網路也是一樣,休閒的時候還得拍照上傳生產內容,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負擔。

因此,解決現代人的忙碌問題,應該先解決這種「忙碌疫情」,改變生活態度。19 世紀經濟學家 Thorstein Veblen 曾說象徵財富、成就、社會地位真正的榮譽應該是休閒,但現在忙碌變成高社經地位的指標,好像忙碌才代表自己重要,變成是必要的「門面」。

行為經濟學家 Dan Ariely 的一個故事講述時間的價值,他說他認識的鎖匠,以前因技術還不純熟,每次都耗上大半天才能順利解鎖,但人們還是願意給他錢還給小費,現在這個鎖匠開鎖技術 熟練了,且工作品質更好,人們反而嫌他太貴且不給小費了,這種心理代表人們真正要看的是鎖匠花費的時間與精力,他們自己等待的時間不是重點。

我們評斷自己的價值也是一樣,我們不是看最終成果,而是看我們花了多少時間在做,所以保持忙碌是為了維持自己的評價,但這一點都不合理,不過要體悟這種錯誤的心態,可能得先讓自己停下來好一段時間才能想清楚。

(本文由 TechNews 授權轉載)

 

Technews

The author Technews

科技新報 (TechNews)於 2013 年下半年成立,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具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所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