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

配合智能及個性化生產趨勢 Autodesk 要讓設計、生產、反饋一體化

香港開始大談再工業化和工業 4.0,不僅強調生產自動化,更講求客製化和快速反應。以前產品需要花時間做好設計再投產,但未來這個流程會再加快,使用者的意見反饋會和設計、生產同步進行,而 Autodesk 的全新方案便正是看到這一趨勢而推出。

autodesk001

 

智能和個性生產模式抬頭

如果有留意 Unwire.pro 的創業公司訪問,幾乎大多數公司都會說「不能等到產品完美才推出」,一定先推出了概念產品後再不斷改良完善。事實上這不只是創業公司的趨勢,在未來即使是大公司的產品也會向這趨勢發展,否則將更難在急速的市場變化中競爭。

以前的工業化時代是以「大量生產」為前提,產品設計完成後便製造模具生產,因此能大為減低生產時間、成本和產品價格。但隨著現代市場需求轉變,大量生產的模式已追不上消費者的要求,智能化、個性化的生產模式也開始抬頭。其中一個重要推手自然是 3D 打印普及化,也造就了「創客」(Maker)的新概念誕生。

智能和個性生產模式的一大特點,是透過使用者反饋數據不斷改良產品。以前品牌很難收集準確的使用者數據來改良產品,但現在物聯網科技開始普及,產品實際的使用數據能不斷收集、反饋,生產者能藉此不斷改良產品。例如 Tesla 的自動駕駛已是一例,透過收集不同車主的路面數據,就能調整自動駕駛對即時狀況的判斷,提高自動駕駛的安全性。

MakersManual-KeyTakeaways11603_n

 

全線產品均支援訂戶模式

作為工程業界裡的重要方案商,Autodesk 也看到生產模式的改變,因此在新一代的 Autodesk 2017 解決方案也以輔助工程人員轉向智能和個性生產模式的方向而設計,而全線產品在今年第三季也將接受訂戶模式,讓學生和一般創客也能用入門價錢使用到 Autodesk 的方案。

Autodesk 大中華區銷售總經理李邵建周一(9/5)向 Unwire.pro 表示,由於市場需求轉變,Autodesk 不能只著眼在傳統企業市場,愈來愈多中小型公司以至個人用戶,也有使用 Autodesk 的設計方案來作 3D 繪圖、 3D 打印等工作的需求。目前 Autodesk 只有部分產品提供訂戶模式,但在第三季起將全線產品均支援。

其實 Autodesk 在去年開始已大力推動 3D 打印,李邵建表示「創客」未來會愈來愈多,在會家中自行設計及 3D 打印來製作自己的發明品。他在訪問中就多次提到「Future of Making things」,而不是 Manufacturing(製造業),顯示 Maker 市場將會是其中一個重要增長點。

 

3D 打印橋樑創新建築技術

當然 3D 打印並非只是個人使用,愈來愈多企業都採用 3D 打印來創新。李邵建就提到 MX3D 公司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運河上,使用 3D 打印技術來搭建鋼鐵步行橋,在運河兩岸設置機械臂和 3D 打印噴咀,直接建造步行橋並在河的上空會合。

李邵建表示這創舉並非僅是 3D 打印的運用,而是工程裡需要不斷修正來減少建築材料的浪費。在傳統造橋方式裡需要興建支架支撐,也需要使用事後會拆除的施工過過所需物料,而現在透過將鋼鐵加熱並噴出鋼水,再根據電腦軟件精心焊接,就能形成複雜的建築結構。

Autodesk 是這創新工程的技術提供者,長遠將有助於積累與 3D 打印橋樑相關的建築技術知識和經驗。工程曾在室內環境試行成功,但移師室外將有更多變數,必須透過收集更多即時數據來修正。李邵建表示這正是 Autodesk 強調的,把設計、生產、反饋一體化的概念。

 

未來設計、生產、反饋一體化

李邵建舉例,要設計一部新跑車除了需要用電腦運算來模擬,也需要製造真實的概念車來測試。而車身將遍佈各種傳感器,當測試時就能收集風壓、物料耐久度等真實數據,這些數據能協助即時重新改良設計。如採用 3D 打印零件的話,甚至能立即打印並更換零件再測試。

「以前收集消費者回饋意見不易,而且也只能把意見反映在下一款產品中。但未來設計、生產、反饋應該是一體的。」李邵建再舉例:「現在的耳機都開始標榜能掃描人的耳朵形狀再特製耳塞,這其實也是一個實例,在生產過程中即時加入來自使用者的反饋來改良產品。」

「以前生產商的工場要很大,但今天就算是一般家居都可以是生產工場。未來不管是智能工廠還是創客的個性化生產,都不會追求一式一樣的大量生產模式。要配合這趨勢下,他們的設計軟件也必須能夠配合,而 Autodesk 2017 產品就支援雲端施工、聯運模擬和更強分析能力,讓工程師能用全新的方式設計、製造及應用產品。」他說。

 

Catabell Lee

The author Catabell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