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Google、OpenAI 並列 阿里雲獲 Gartner 確立生成式 AI 領導地位

Gartner 最新報告顯示,阿里雲在生成式 AI 四大核心範疇均躋身領導者行列,成為亞太區唯一全數入選廠商。憑藉 Qwen 模型及強大雲端基建,阿里雲正鞏固其在 AI 時代的市場領導地位,為企業數碼轉型提供全棧支援。



國際權威研究機構 Gartner 最新發布生成式 AI 技術創新指南系列報告,顯示阿里雲在 GenAI 雲端基建、GenAI 工程、GenAI 模型及 AI 知識管理應用四大核心範疇,均躋身新興領導者象限。阿里雲更是唯一入選全部四項領導者象限的亞太區廠商,與 Google、OpenAI 等全球科技巨頭並列。這項成就標誌阿里雲在全球生成式 AI 競賽中已具備全棧技術實力,並在亞太區確立明確領導地位。報告於 2025 年 11 月中旬發布,正值全球企業加速部署生成式 AI 解決方案關鍵時期,突顯雲端基建在 AI 時代的戰略重要性。

全棧技術實力建立競爭優勢

阿里雲獲 Gartner 四大範疇認可,反映其在生成式 AI 領域已建立從底層基建到上層應用的完整技術棧。在 GenAI 雲端基建方面,阿里雲推出 Panjiu AI Infra 2.0 和 HPN 8.0 網絡架構,可支援兆級參數模型訓練和推理,實現超低延遲和高可靠性。該公司 Elastic GPU Service 提供裸機 GPU 實例,並透過 ACK 容器服務實現 GPU 節點自動修復,顯著提升大規模 AI 工作負載運行效率。在 GenAI 工程範疇,阿里雲 PAI 平台與 Model Studio 整合 NVIDIA 物理 AI 堆疊,支援機械人、模擬和數碼分身等前沿場景。

阿里雲自研通義千問(Qwen)系列大語言模型已成為其 AI 戰略核心引擎。最新發布 Qwen2.5-Max 採用大規模 MoE 架構,經過超過 20 兆 tokens 預訓練,並透過精心策劃監督微調和人類反饋強化學習進行後訓練。Qwen3 系列模型在 Chatbot Arena 排名位列前三,其中 Qwen3-Coder 在 AI 編碼任務表現卓越,能夠處理從程式碼生成到跨程式碼庫除錯的複雜工作流程。根據阿里雲官方數據,通義千問最新版本中文能力已超越 GPT-4,其 1,100 億參數開源模型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 AI 知識管理應用層面,阿里雲推出 AI Doc 利用大語言模型強大功能,能高效解析各類文件、精準提取資訊並快速生成個人化內容。

亞太市場領導地位持續鞏固

Gartner 今年 5 月發布雲端運算市場追蹤數據報告顯示,2023 年阿里雲在亞太地區雲端運算 IaaS 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佔有率達 22.2%,較前一年 21.4% 進一步上升。此佔有率超過排名第二 Amazon AWS(16.5%)和第三位 Microsoft Azure(16.1%),令阿里雲在亞太區領先優勢更加明顯。市場數據顯示,雲端運算市場正向頭部廠商進一步集中,前三位佔據過半市場佔有率,而阿里雲、Microsoft 及 Google 佔有率均有上升,進一步提升市場集中度。

亞太雲端運算市場規模在 2024 年達到 885.3 億美元(約港幣 6,905 億元),預計 2025 年將增長至 1,002.4 億美元(約港幣 7,819 億元)。中國在該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得益於成熟數碼基建、政府對雲端採用強力支援,以及製造業、金融、電商和電訊等關鍵行業廣泛整合雲端服務。阿里雲作為亞洲最大雲端服務供應商,自 2009 年起佔據全球雲端服務市場約 5% 佔有率,為大中小企業、政府和非牟利組織提供關鍵營運支援。Forrester 在 2025 年 11 月分析報告中將阿里雲描述為「AI-native 雲端供應商」,認為其在 AI 強化基建、模型平台、全球擴張和開源創新方面採取務實方法。

AI 驅動業務成新增長引擎

阿里雲財務數據印證其 AI 領域戰略成功。截至 2025 年 6 月季度,阿里雲收入按年增長 26%,其中 AI 相關收入佔外部客戶收入 20% 以上,並連續第八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這強勁增長勢頭反映企業客戶對阿里雲「AI+雲端」價值主張認可度不斷提升。為支援其在 AI 技術方面堅定承諾,Alibaba 於 2025 年 2 月宣布三年內投資 530 億美元(約港幣 4.13 兆元)用於雲端運算和 AI 基建,並正積極推進這些投資。

阿里雲透過 ModelScope 建立開源 AI 生態系統已取得顯著成果。作為中國最大開源 AI 社區,ModelScope 平台目前服務超過 1,800 萬用戶,託管超過 10 萬個模型,展示阿里雲影響力規模。在 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Alibaba 展示三款新開源大語言模型,每款模型均聲稱在各自類別佔據全球領先地位,涵蓋基礎模型、編碼模型和推理模型。阿里雲行政總裁吳永明表示,公司「超級 AI 雲端」將擁有滿足行業大規模運算需求必要技術。

生成式 AI 市場迎爆發式增長

全球生成式 AI 市場正處於快速擴張階段。市場研究顯示,全球生成式 AI 市場規模預計將從 2024 年 493 億美元(約港幣 3,845 億元)激增至 2035 年 2,427.19 億美元(約港幣 1.89 兆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 42.5%。增長主要由大型語言模型、擴散模型和多模態 AI 模型快速發展所驅動,並得到雲端基建增長、AI 晶片和基於 SaaS 的 AI 平台支撐。Gartner 預測到 2027 年,90% 組織將採用混合雲方法,這預測突顯企業擴展混合雲基建必要性,特別是在建立和部署更多生成式 AI 工作負載方面。

然而生成式 AI 廣泛應用也帶來新挑戰。Google Cloud 於 2025 年 4 月發布「AI 基建現狀」報告指出,雖然 98% 組織正積極探索生成式 AI 使用,39% 已將其部署到生產環境,但大多數組織尚未具備大規模支援生成式 AI 能力。報告強調,生成式 AI 成功不只取決於技術本身,還取決於底層基建強度,這需要安全、可擴展並準備好應對現實世界複雜性。Google Cloud 高層 Nirav Mehta 表示,組織面臨重大挑戰,包括傳統系統整合、複雜遷移以及根據獨特業務環境特製 AI 解決方案需求。Gartner 副總裁分析師 Sid Nag 認為,AI 技術在 IT 和業務營運應用,正加速雲端運算在支援業務營運和成果方面作用。

開源創新與生態系統建設並重

阿里雲在開源 AI 方面承諾獲得國際認可。《Fortune》雜誌 2025 年「改變世界」榜單認可 Alibaba 在開源方面開創性承諾,使人工智能變得更加普及。這戰略不只體現在技術層面,更延伸至整個生態系統培育。阿里雲推出 ModelScope 平台已成為全球開發者創新重要基地,平台上模型涵蓋從文本生成、視覺理解到多模態處理各個領域。

在企業應用方面,阿里雲 Model Studio 平台展現強大商業價值。以 ZKH 為例,該公司利用阿里雲 Model Studio 平台直接連接通義千問商業版本(Qwen-Max),客戶只需描述需求即可識別所需確切產品 SKU,將平台轉變為先進產品推薦助手。透過使用 AI 解構和改良 16 個場景和 120 個子場景,ZKH 大幅縮短詢價時間,提高營運效率並節省成本。阿里雲亦推出 Qwen AI 助手應用程式,期望能成為免費綜合 AI 助手,適用於專業和個人場景。該公司最近將 Qwen3-Max 模型收費削減高達 50%,反映中國基礎模型市場競爭加劇。

企業數碼轉型戰略機遇

阿里雲獲 Gartner 四大範疇認可,對亞太地區乃至全球企業數碼轉型具有重要啟示。隨著生成式 AI 從實驗階段進入規模化應用階段,企業需要選擇能夠提供安全、可擴展且具成本效益基建的雲端服務供應商。阿里雲全棧 AI 架構為企業提供從數據準備、模型開發到部署推理一站式解決方案,大幅降低企業採用 AI 技術門檻。

展望未來,生成式 AI 技術將繼續重塑各行各業生產力、創造力和商業決策方式。阿里雲透過持續投資 AI 基建、模型創新和生態系統建設,正為企業客戶創造更多價值。然而企業部署生成式 AI 時仍需關注數據管理、混合雲環境中數據同步等挑戰。Gartner 認為,數據同步將成為企業在 2025 年最迫切需要解決問題。隨著 AI 基建市場預計從 2025 年 822.3 億美元(約港幣 6,414 億元)增長到 2030 年 2,056.5 億美元(約港幣 1.6 兆元),阿里雲在這一關鍵領域領導地位將為其帶來持續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