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金融時報》報道,Apple 正在加速推進行政總裁接班計劃,執掌公司超過 14 年的提姆·庫克 (Tim Cook) 最快可能於 2026 年卸任,這將為全球市值達 4.03 兆美元 (約港幣 31.4 兆元) 的科技巨擘帶來重大領導變革。Apple 董事會與高階主管近期密集討論交接事宜,硬件工程資深副總裁 John Ternus 獲內部視為最有力的接班人選 。此次領導層轉換與公司當前業績無關,而是經過多年規劃的策略性安排,適逢 Apple 面臨 AI 競爭加劇、產品創新壓力與高層人事重組的關鍵時刻。
接班部署 進入最後階段
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 Apple 董事會近幾週顯著加快接班人選討論節奏,為 Cook 自 2011 年接任以來長達 14 年的領導生涯劃下句點做準備。《金融時報》指出公司不太可能在 2026 年 1 月底發布涵蓋關鍵假期銷售旺季的財報前宣布新任行政總裁 ,但若於明年初公布人事案,將讓新領導團隊有充足時間適應,趕在 6 月全球開發者大會 (WWDC) 與 9 月 iPhone 發布會等年度盛事前就位。 John Ternus 於 2001 年加入 Apple 產品設計團隊,2013 年晉升為硬件工程副總裁,並於 2021 年 1 月 25 日升任資深副總裁,負責領導 iPhone 、iPad 、Mac 、AirPods 等所有硬件工程團隊。《彭博社》形容他是「Apple 高階主管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且「極具魅力且深受好評」,在 Apple 從 Intel 轉向自研 Apple Silicon 晶片 的過程中扮演關鍵推手角色。
多家媒體指出若 Ternus 接任,將讓一位硬件專家重新執掌公司,這對 Apple 在新產品類別突破速度受質疑、以及應對競爭對手 AI 快速進展的時刻具有戰略意義。 Cook 先前曾表示偏好內部接班人,並強調公司設有完善的接班計畫框架。根據產業研究顯示內部接班規劃成效優於外部空降,科技業 84% 的成功行政總裁任命來自組織內部,而營運長 (COO) 是主要領導人才管道,佔所有新任行政總裁 的 21% 。這項數據支援 Apple 從內部晉升 Ternus 的策略邏輯。
高層人事大洗牌加速轉型
2025 年對 Apple 而言是高層人事變動頻繁的一年,多位 Cook 時代核心幹部相繼退居二線或離任。長期擔任財務長的 Luca Maestri 於 2025 年 1 月 1 日卸任,由財務規劃與分析副總裁 Kevan Parekh 接任,Maestri 則轉任企業服務團隊負責人,繼續監督資訊 系統、資訊保安與房地產開發等職能。在 Maestri 任內,Apple 年營收從 2014 年的 1,830 億美元 (約港幣 14,274 億元) 成長超過一倍,達到 2024 年的 3,830 億美元 (約港幣 29,874 億元) ,服務業務營收更增長超過五倍。 另一位 Cook 親信、擔任營運長近 15 年的 Jeff Williams 於 2025 年 7 月宣布退休,並於 11 月 14 日正式離開公司,結束長達 27 年的職業生涯。Jeff Williams 獲視為 Apple Watch 誕生的關鍵推手 ,並協助建立全球最受敬重的供應鏈體系之一,其離任標誌著 Apple 「重大人事換血」。資深高管 Sabih Khan 接任營運長職位,而 Williams 原先負責的部分職責則重新分配給包括 Ternus 在內的其他高階主管。《彭博社》形容這波人事變動發生在「iPhone 製造商本已動盪的時期」。
AI 競爭白熱化考驗新領導
Apple 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態勢。自 2022 年底 ChatGPT 問世以來,矽谷焦點全面轉向 AI ,Cook 曾向投資人表示公司在此技術領域投入巨額資金。然而 Apple 的「Apple Intelligence」策略強調裝置端智慧與私隱 保護,與 Google 、Microsoft 等競爭對手的雲端優先、數據 密集型模式形成鮮明對比。 這種差異化策略既是優勢也是挑戰。Apple 前行政總裁 John Sculley 建議,Cook 的繼任者應該減少對應用程式 的關注,將重心轉向代理式 AI (agentic AI) ,以與 OpenAI 競爭。分析師指出 Apple 在 AI 領域的支出相對保守,可能導致競爭力差距擴大。同時 OpenAI 以約 64 億美元 (約港幣 499.2 億元) 收購新創公司 io,並延攬 Apple 前首席設計師 Jony Ive 開發 AI 硬件 ;Meta 的 Ray-Ban Meta 智慧眼鏡自 2021 年推出以來已售出 200 萬副,整合 Llama 大型語言模型;Google 則宣布 Gemini 模型將成為 Android 裝置預設助理,功能超越 Siri 。
雖然面臨挑戰,Apple 憑藉自研晶片與統一記憶體架構,能在 iPhone 與 Mac 上直接運行強大 AI 模型,這是多數 Android 硬件無法匹敵的「效能護城河」。軟件 工程資深副總裁 Craig Federighi 在去年 WWDC 小組討論中暗示,Apple 計畫將多種 AI 模型 (特別是針對特定任務的模型) 整合進 Apple Intelligence 框架。這種「合作夥伴式」 AI 策略類似 Apple 過去在搜尋領域的做法,在 2025 年 6 月 WWDC 上成為焦點議題。
科技業接班規劃新趨勢
Apple 的接班部署反映了更廣泛的科技業領導轉型趨勢。2024 年科技業行政總裁 離職率創歷史新高,年增 90% ,主要受 AI 轉型加速驅動。然而研究顯示 75% 的上市公司董事會在過去一年討論長期接班規劃,71% 確認緊急情況下的臨時行政總裁 人選,58% 評估內部候選人管道。雖然如此 ,近三分之一 (30%) 的董事會坦承若行政總裁明天離職並無確定接班人,10% 則不確定是否有人選。 董事會面臨的最大挑戰包括:維持強健的內部人才管道 (58%) 、有效評估內部候選人準備度 (40%) 、制定長期接班計畫 (37%) 。Apple 顯然在這些方面做足功課,Ternus 的長期培養與多位高階主管的有序交接,展現出教科書般的接班規劃執行。 策略時機也至關重要。Apple 進入 2026 年時,在服務業務、穿戴裝置與自研晶片方面保持成長動能,並持續擴大跨裝置 AI 路線圖,使得領導層明確性成為投資人在多年期產品投資前的優先考量。董事會近期的討論節奏顯示在不急於假期業績公布前宣布的前提下,已就過渡時間窗口達成共識。
新時代挑戰與機遇並存
Ternus 若接掌 Apple 行政總裁職位,將面對一系列複雜挑戰:如何在 AI 軍備競賽中保持創新優勢、是否需要更積極的併購策略、如何平衡私隱 承諾與雲端 AI 功能需求、以及如何延續 Apple 在後 Steve Jobs 與後 Cook 時代的產品創新傳統。分析師指出新任行政總裁 可能被賦予「重新點燃 Apple 追求策略性併購」的責任,雖然 Apple 擁有大量現金與有價證券,但收購估值達 3,000 億美元 (約港幣 2.34 兆元) 的 OpenAI 或 615 億美元 (約港幣 4,797 億元) 的 Anthropic 等「前沿模型」公司,在監管審查下並不現實。 同時這也是展現領導力的黃金機會。Apple 的硬件 優勢、垂直整合能力與供應鏈掌控力,為差異化 AI 策略提供堅實基礎。M4 晶片產品線的推出、新款 iPad mini 與 iPad Air 的更新,以及 Apple Watch 等產品的持續演進,都為新領導團隊提供強大產品武器庫。Ternus 在硬件工程的深厚經驗,特別是主導 Apple Silicon 轉型的成功記錄,使他成為引領 Apple 下一階段硬件 與 AI 融合創新的理想人選。
資料來源: 路透社 Business Standard Dimsum Daily Apple官方網站 Stock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