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最新發布的《2025 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中躍升至全球第 4 位,這是香港連續第二年實現三位數的排名躍進,展現出這個亞洲金融中心在數碼轉型領域的強勁動能。在全球 69 個受評經濟體中,香港在「技術框架」和「適應態度」兩大子因素中奪得全球榜首,同時在「科技」和「知識」領域穩居全球前五位,突顯其在數碼基礎建設與人才培育方面的深厚實力。這項成績的取得正值全球面臨貿易碎片化和技術標準分歧的挑戰之際,香港如何在數碼競爭中持續保持優勢?三大創科園區的布局將如何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排名躍升背後的三大支柱
香港此次排名提升的關鍵在於三大評估因素的全面進步。在「科技」因素中,香港連續第三年維持全球第 3 位,反映其在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方面的持續領先地位。根據 IMD 的評估方法,該因素涵蓋科學濃度、監管框架和資本等指標,香港在「技術框架」子因素中排名全球第 1,顯示其在技術監管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優越性。在「知識」因素中,香港排名全球第 5 位,其中「人才」和「培訓與教育」兩項子因素均位列全球前五,這與香港近年來大力推動 STEAM 教育和 AI 人才培育計劃密不可分。
最值得關注的是「準備程度」因素的顯著躍升,香港從去年的第 15 位大幅上升 5 位至第 10 位。這一進步主要源於「適應態度」子因素的全球第 1 排名,反映香港企業和社會對數碼技術的接受度和應用速度遠超其他經濟體。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024 年 11 月的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60% 的亞太組織預計將採用針對本地市場的 AI 語言模型,這需要高帶寬和低延遲的連接解決方案,而香港在這方面的基礎設施投資已初見成效。
全球數碼競爭格局與香港定位
在 2025 年 IMD 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中,瑞士、美國和新加坡分別佔據前三位。瑞士以其世界級的基礎設施和人才庫保持領先,而新加坡的數碼經濟已佔其 GDP 的 18.6%,較 2018 年的 13.9% 大幅增長。香港排名第 4,領先於丹麥、荷蘭等傳統科技強國,這一成績在亞太地區僅次於新加坡。根據 IMD 世界競爭力中心的分析,當前貿易碎片化正日益侵蝕數據流動、技術標準和投資優先事項,各國正在爭分奪秒地尋找數碼領域的新戰略優勢。
新加坡作為香港的主要競爭對手,其數碼轉型策略值得借鏡。新加坡政府在 2025 年預算中向國家生產力基金注資 22 億美元(約港幣 171.6 億元),專門用於加速 AI 採用和企業創新,並推出 1.119 億美元(約港幣 8.73 億元)的企業計算計劃。相比之下,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將向創新科技基金申請 10 億港元,於 2026 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研究院(AIRDI),促進上游 AI 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及應用場景拓展。根據 Expereo 亞太區總裁 Eric Wong 的觀點,企業越來越依賴數碼解決方案,使強大的基礎設施對於提高連接性和運營效率至關重要。
三大創科園區構建產業生態
香港特區政府正以「北、中、南」三大創科園區為核心,建構完整的創科產業鏈。位於北部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佔地約 87 公頃,面積約為科學園的四倍,將分兩期由西至東發展。該園區第一期首批三座建築物將於今年底陸續落成,並於明年正式進入營運階段,首批來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及數據科學等支柱產業的租戶預計於明年下半年起陸續遷入。根據香港特區政府 2025 年政策地址,河套園區將聚焦生命與健康科技、AI 與數據科學,以及新技術與先進製造等前沿技術領域。
位於中部的香港科學園將繼續支援深度科技的研發,並培育更多本地科技初創企業。政府已通過 AIR@InnoHK 研究集群資助成立 16 個專注於 AI 和機械人技術的研發實驗室,匯聚超過 1,000 名專家,加強香港在 AI 基礎研究方面的能力。位於南部的數碼港則專注於推動本地數碼科技和 AI 生態系統的發展,並孵化更多相關初創企業和人才。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隨著河套園區今年正式啟用,香港三大創科園區的「北、中、南」布局規劃將基本實現,為進一步推動創科合作和發展奠定穩固基礎。
政策支持與人才培育雙管齊下
香港特區 government 在 2025 年政策地址中提出一系列 AI 發展措施,全面推動「AI+」發展。除了成立 AIRDI 外,政府還將推出 30 億港元的前沿技術研究支援計劃,協助本地資助院校吸引 AI 等領域的頂尖國際科研人員來港。在基礎設施方面,政府正擴展 AI 超算中心的容量,並在北區指定 10 公頃土地發展數據設施。根據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2025 年 9 月的立法會檔案,這些措施既符合國家「AI+」倡議,也與全球 AI 發展路徑高度一致。
在人才培育方面,特區政府已成立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教育科技人才委員會,統籌和推動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融合發展。政府正加強中小學的 STEAM 教育,特別是 AI 相關內容,包括教授基礎 AI 知識、數據處理方法和跨學科知識,以提升學生的 AI 技能、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根據 Renub Research 的市場預測,亞太地區數碼轉型市場預計將從 2024 年的 4,261.9 億美元(約港幣 3.32 萬億元)增長至 2033 年的 2.37 萬億美元(約港幣 18.49 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 21%。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在 2025-26 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將以一對二配對方式向在港營運生產線的企業提供最多 25 萬港元資助,推動製造業數碼轉型。
未來展望:雙重優勢下的機遇
香港在數碼競爭力排名的躍升,反映其在技術基礎設施和人才培育方面的成就,更突顯其作為國際創科中心的潛力。特區政府發言人強調,國家支援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香港同時擁有國家和國際機遇的雙重疊加優勢。在全球面臨 AI、人才流動和監管發展的不確定性之際,世界級基礎設施和人才庫目前是可靠的依賴機制。然而 IMD 的分析也警告,在貿易戰導致的不確定性中,這種優勢可能難以持續,對國家和企業層面的數碼競爭力都構成重大壓力。
香港能否在數碼競爭中持續領先,關鍵在於如何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實際的產業競爭力,以及如何在快速變化的全球科技格局中保持靈活性和適應能力。隨著三大創科園區的全面啟用和 AIRDI 的成立,香港正朝著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素發展的方向邁進。
資料來源: 香港電台 國際管理發展學院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香港金融管理局 香港立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