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小企如何用「茶餐廳套餐」實現 10 倍回報 港企 AI 轉型 3 大阻礙及解決方案

「3Business Empower 企業高峰會 2025」揭示香港數碼轉型現況,近七成大型企業已佈局 AI,惟中小企仍處觀望。Microsoft 及和記電訊等業界代表剖析 AI 發展三階段、人機協作趨勢,並提出如「茶餐廳套餐」般的彈性方案,助中小企克服安全、私隱等難處。文章探討香港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應對挑戰,把握 AI 帶來的機遇。

七成大企業已規劃 AI 應用,中小企卻因「安全、信任、私隱」三大顧慮而裹足不前。「3Business Empower 企業高峰會 2025」帶來答案:像茶餐廳套餐般靈活的「CTO as a Service」,讓沒有 IT 團隊的企業也能享用 AI;ROI 預期達 10 倍的 Agent 網絡願景,展示 AI 不是成本而是投資;從野生動物監測到碳排放報告自動化的實際案例,證明 AI 已經「食得到」。本文詳細介紹現時最新香港企業 AI 轉型的報告及其難處,以及有何本地方案助中小企解決此難題

 

七成大企業已起步 中小企還在等

和記電訊今年 7 月調查超過 300 間企業的結果令人深思:七成大企業已規劃 AI,7% 已全面應用,但大部分中小企仍在觀望。峰會現場當 Microsoft 詢問誰有使用 AI 經驗時,有八成人舉手足以顯示個人比企業走得更快。

「CIO 們最關心的三個問題始終是:安全、信任和私隱。」Microsoft 香港區域科技長許遵發坦言。這正是許多企業對 AI 猶豫不決的癥結所在。然而當 86% 企業家表示沒有足夠時間完成所有工作時,AI 的「Intelligence on Time」概念,即如開水喉般隨時可用的智能支援,或許正是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是這並非香港獨有現象。和記電訊香港作為業務遍及超過 20 個國家和地區的營運商,市場覆蓋中國、香港、台灣、澳洲、韓國、東南亞等地。Vodafone 集團北亞區高級副總裁郭秀閒更指出,近期與 Vodafone 3 UK 合併後,在全球視野下也觀察到類似的企業轉型挑戰。

Microsoft 香港區域科技長許遵發坦言 : 「CIO 們最關心的三個問題始終是:安全、信任和私隱。」

AI 演進三部曲 港企現處何階段

Microsoft 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劉彬星在會上分享了 AI 發展的三個階段,為企業勾勒出清晰的演進路徑。「第一階段,大家已經很熟悉 ChatGPT 這類工具。現在我們正進入第二階段,人機協作的 agent 時代。」他透露自己每週都會撥出一小時學習建立個人 agent,其中一個實用案例是郵件管理系統:「每天收到海量郵件,因為會議接踵而至,根本沒時間細看。我建了一個基於 Exchange 系統的 agent,自動標記老闆的郵件和重要公司更新,過濾掉推廣郵件。」

更令人期待的是即將到來的第三階段 – Agent 網絡時代。劉彬星補充:「當我們進入 Level 3,agent 之間會自主協作,處理任務一、三、四,然後直接交付結果,無需人類干預。根據預測,ROI 將達到現在的至少十倍。」

對於開發者而言,GitHub Copilot 已成為日常工具。「一些人可能已經使用 GitHub Copilot。它允許你使用自然語言來創建產品。」劉彬星指出這種無碼工具正大幅縮短產品上市時間。更值得注意是「SaaS 的名牌產品,背後都有 agent 支援」。

Microsoft 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劉彬星:「現在香港企業正進入 AI 第二階段,人機協作的 agent 時代」

香港的隱藏優勢與追趕壓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人工智能準備指數」(AIPI)顯示,香港排名超過歐洲不少國家,包括法國、比利時等,但在亞洲我們仍然落後於日本和新加坡。這個「不上不下」的位置恰恰反映了香港的處境,有基礎、有潛力,但需要加速。

然而香港擁有一個常被忽視的獨特優勢。「香港職場人才中,差不多三分之一是 50、60 歲以上,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和知識。」數據素養協會創會主席湛家揚博士指出,「這些累積了幾十年的專業,如果能夠透過 AI 好好保存和轉化,其實是一種『知識資本』。」

面對經濟內卷和市場過度競爭,和記電訊香港強調:「單靠價格競爭並不足夠,創新才是突圍的關鍵。」並期望透過業界共同努力,「在未來兩年改變這個排名,進一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值得關注是講者多次提及「新質生產力」概念,顯示香港正積極呼應大灣區發展策略。「為企業注入新質生產力,幫助企業升級轉型」已成為業界共識。

數據素養協會創會主席湛家揚博士指出:「香港職場人才中差不多三分之一是 50、60 歲以上,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如能夠透過 AI 好好保存和轉化,其實是一種『知識資本』。」

茶餐廳式 AI 方案:豐儉由人的實戰應用

和記電訊香港企業市場高級副總裁麥紀欣點出,AI 轉型並非高不可攀。她以「CTO as a Service」服務為例,形容這就如同「香港人最愛的茶餐廳套餐一樣,有多種選擇,靈活配合不同需要」 ,讓缺乏IT團隊的企業也能輕鬆找到切入點。有了這樣靈活的入門方案,企業便能更自信地將 AI 應用於核心業務中,創造實際價值。峰會分享的眾多案例,便生動地展示了 AI 的廣泛影響力:在工業製造領域,「我們透過 AI 影像識別和數據分析,協助客戶提升流程精準度,令整個製造過程更安全、減少浪費」 ;在瞬息萬變的零售市場,AI 能迅速洞察消費者行為,提供「千人千面」的個人化服務 ,更能自動為產品相片更換場景背景,甚至生成及改編廣告影片,大幅提升營銷效益與國際市場適應力

除了提升商業效率,AI 的應用更能帶來深遠的社會影響,並解決企業治理的複雜難題。Vodafone 集團北亞區高級副總裁郭秀閒便分享,在非洲利用 AI 建立的野生動物監測系統,透過即時預警,成功實現了「人類和野生動物可以安全共存」,避免了不必要的衝突 。而在企業可持續發展方面,對於傳統上耗費大量人手的Scope 3碳排放報告,「如果配合AI或AR技術,就可以更快、更準確生成報表」,顯著提升ESG管理的透明度與合規效率

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峰會亦揭示了香港正積極佈局的前瞻性應用。和記電訊已宣佈與香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商會合作,「利用 5G 技術提升低空交通運作效率」 ,並與高衛及港基物業管理聯手,「共同推動智慧樓宇管理及 PropTech 生態系統發展」 ,這些合作勾勒出一個由數據和智能驅動的清晰城市藍圖。

和記電訊香港企業市場高級副總裁麥紀欣:「我們推出了『CTO as a Service』服務,即使公司內部沒有 IT 團隊,也可以由我們的專業同事提供支援,這些方案就像香港人最愛的茶餐廳套餐一樣,有多種選擇,靈活配合不同需要。」

Vodafone 集團北亞區高級副總裁郭秀閒:「我們在非洲利用 AI 建立的野生動物監測系統,透過即時預警成功實現了『人類和野生動物可以安全共存』避免了不必要的衝突」

 

數碼員工時代:失業與新生並存

峰會深入探討了 AI 時代下,企業與人才必須面對的結構性轉變。Microsoft 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劉彬星指出,其核心在於思維的根本轉變:「以前我們相信投資更多人力會得到更多回報。但現在如果投資更多computing capabilities,在 AI 生產力上,我們可以產生更多收入和更高生產力。」 這種從「人力資本」到「算力資本」的思維轉移,正催生出一個全新的職場景象。

劉彬星分享一句令他印象深刻的說話「Your future colleague is not a human, it’s AI」雖然聽來震撼,卻精準描繪了這個正在發生的現實。最具代表性的轉型已在保險業上演,峰會技術專家分析道,Digital agents 已能處理從銷售、核保到理賠的全流程,「基本上支援整個工作流程」。這並非意味著末日景象,安永諮詢服務市場發展與人力資源諮詢合夥人鄭添之認為,這更像一個「『良性出清』的過程」。舊的工序會被 AI 取代,「但同時亦會有新的崗位、新的價值被創造」,例如 AI 訓練師、Agent 數據專家、ROI 分析師等新職位正在湧現。

面對這個必然的演變,企業的責任不再是單純地提供職位,而是引導員工適應未來。和記電訊香港代表坦言:「如果有同事未必適應到新模式,我們就需要進行再培訓或提升技能。否則員工可能會因為技能斷層,而無法跟上新時代的需求。」他以開車為例,過去司機是固定技能的專業,但在自動駕駛時代,「司機便要考慮自己應如何轉型」。這不僅是對員工的提醒,更是對所有企業決策者的戰略要求,必須主動投資於人才的技能升級,才能在這場人機協作的新浪潮中站穩腳步。

安永諮詢服務市場發展與人力資源諮詢合夥人鄭添之:「我相信會出現一個『良性出清』的過程,有些職位或者工序會逐步被 AI 取代,但同時亦會有新的崗位、新的價值被創造。」

港企 AI 成功三大支柱:數據、算力、人

和記電訊香港技術及營運轉型總裁梁丙曜為港企 AI 成功之路,精闢總結出三大支柱:「數據、算力、人。」他指出香港在數據和算力上已具備良好基礎——每日產生的海量資料提供了肥沃土壤,而 5G 網絡結合 GPU 的革命也正加速發展。然而數據與算力僅是入場券,真正決勝的關鍵,始終是第三根支柱——「人」。

「人」的因素體現在兩個層面:心態與文化。首先是心態的轉變,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基金會常務副會長張益麟強調,「推動 AI 的時候,要先自己願意擁抱 AI,如果自己都抗拒,或者不願意嘗試新方法,就難以在企業或團隊中真正落實。」,這不單是企業的選擇,更是每個職場人的抉擇:「是願意 opt in 去用?還是選擇 opt out?選擇拒絕不代表世界會停下來,只是你自己要承擔相應後果。」當整個團隊都具備了擁抱變革的心態,才能進一步塑造創新的內部文化。梁丙曜補充道,正是「我們同事的創意(creativity)和好奇心(curiosity)」,才是推動AI應用落地,並發揮其最大價值的核心動力。

當企業具備了人才與心態的「軟實力」後,成功的關鍵便落在如何將 AI 無縫融入營運的「硬實力」上。在這方面系統整合是重中之重。和記電訊的技術架構便從「外部接入」與「內部接入」兩個維度著手,前者快速連接外部工具,後者則深度連結企業自身的 CRM、ERP 系統,讓內外數據形成一個提升效率的完整循環。基於這種無縫整合的理念,許多創新的應用得以實現,例如與 3香港合作的「智慧電話號碼系統」,利用 AI 精準管理號碼資源並自動推送客戶訊息;或是與 Google 合作,在文件管理與行銷創建上引入其先進的 AI 模型;甚至在教育場景中,也透過「智能拍照功能」來促進與學生的自主互動。這些案例清晰地展示了,唯有將「人」的智慧與「系統」的整合力結合,才能讓「數據」與「算力」真正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

和記電訊香港技術及營運轉型總裁梁丙曜:「我們同事的創意和好奇心,才可以推動 AI 的應用落實,發揮最大價值」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基金會常務副會長張益麟:「推動 AI 的時候,要先自己願意擁抱 AI。如果自己都抗拒,或者不願意嘗試新方法,就難以在企業或團隊中真正落實。」

三年後的試金石

展望未來,AI、5G 與 ESG 的三位一體整合,正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這不單是節省成本的工具,更是一個足以改變工作與社會模式的巨大力量。這場變革得到了來自頂層的清晰支持——特首在最新施政報告中已明確將人工智能定位為香港未來的重要產業之一 ,為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與此同時如 Microsoft 般的科技領袖亦展現了企業責任,其代表劉彬星承諾「到2050年,我們承諾移除所有歷史碳排放」,並致力協助中小企達成 ESG 目標 ,顯示公私營界別正朝著同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

在政策與業界的雙重驅動下,香港正處於一個獨特的戰略位置。正如業界代表所總結,「香港作為內地與國際之間的超級聯繫人,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就像我們的 5.5G 網絡一樣,可以將不同力量緊密連接。」 在這場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中,香港所追趕目標是非常清晰,不能再甘於做追隨者,而是要利用其獨特優勢成為引領者。

然而要抓住這個機遇,重點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在於思維的轉型。一位講者精闢地指出:「創新科技只是工具,真正重要的是我們的思維是否足夠靈活,能否以新的角度來轉型,為經濟發展開啟新的一頁。」這意味著企業在猶豫投資規模時,更應思考如何從根本上擁抱變革。未來兩年將是這場轉型的關鍵試金石,香港能否成功,取決於三大挑戰:能否在競爭中縮小與新加坡、日本的差距 ;能否將資深人才數十年的「知識資本」成功數碼化;以及能否讓中小企真正享受到 AI 帶來的紅利。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最終決定香港在全球 AI 版圖中的位置。

來源: 3Business Empower 企業高峰會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