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CEO :「當我都被 AI 取代時 我想去當農夫」Sam Altman 揭示未來五年職場巨變

OpenAI 行政總裁 Sam Altman 預言,當 AI 足以取代其職位時,他將轉行務農。這番言論突顯 AI 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發展。隨著 OpenAI 估值達 $5,000 億美元,Altman 預測未來五年內四成工作或被 AI 取代,並指出人類的價值將回歸到關懷與人際連結等無法被演算法複製的特質。企業決策者必須為這場職場變革做好準備。

OpenAI 行政總裁 Sam Altman 在本週接受 Axel Springer 行政總裁 Mathias Döpfner 訪問時透露,當人工智能發展到足以取代他的職位時,他將「非常樂意」把行政總裁職位交給 AI,並轉而成為一名農夫。這位 40 歲的科技領袖表示:「我認為總有一天 AI 能成為比我更優秀的 OpenAI 行政總裁,當那一天到來時,我會無比興奮」。Altman 目前擁有一個農場,並在多處持有價值數千萬美元的房產,包括三藩市、納帕谷的住宅,以及在夏威夷大島上價值 4,300萬美元(約港幣HK3.35 億元)的莊園。在 ChatGPT 爆紅之前,他曾有更多時間在農場「駕駛拖拉機和採摘農作物」。這番言論揭示了 AI 領域最前線人士對技術發展速度的判斷,以及對未來職場變革的深刻認知。

價值 $5,000 億美元的 AI 帝國掌舵者 預見自身被取代

Altman 的農場計劃並非一時興起的遐想,而是建立在他對 AI 發展軌跡的深刻洞察之上。作為每日接觸最新 AI 技術進展的人士,他比大多數人更清楚機器超越人類智能的時刻正快速接近。Altman 坦言:「在某些領域這一天已經到來」。他在柏林舉行的 Axel Springer 全球記者網絡會議上進一步說明:「目前約有 1% 的人類工作任務已經由 AI 處理。在未來幾年內,30% 到 40% 的任務可能由 AI 完成」。這位行政總裁甚至承認「GPT-5 已比我和許多其他人更聰明」,並預測到 2030 年將出現「具有非凡能力、能做到我們無法做到的事情的模型」。

OpenAI 剛在 2025 年 10 月初完成一項股份出售交易,公司估值達到 5,000億美元(約港幣HK3.9 兆元),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私人企業,超越 Elon Musk 的火箭製造商 SpaceX。這項 66億美元(約港幣HK514.8 億元)的二次股份出售讓現任和前任員工得以出售股票。與此同時 Altman 正在東亞和中東進行全球籌資巡迴,尋求融資和製造合作夥伴,以滿足公司對運算能力的需求。OpenAI 即將在 10 月 6 日於三藩市 Fort Mason 舉辦第三屆年度開發者大會 DevDay 2025,預計將有超過 1,500 人參加。這場被稱為「迄今最大規模活動」的大會將包含 Altman 的主題演講和與 Apple 前設計師 Jony Ive 的對談。

職場大洗牌:四成工作將在五年內消失

Altman 對於 AI 對就業市場的衝擊並不迴避,他的預測與多個權威機構的研究相互印證。根據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 2025 年 8 月發佈的研究,AI 暴露度較高的職業在 2022 年至 2025 年間經歷了更大幅度的失業率上升。這項研究特別指出,即使是科技部門的工作者——軟件開發人員、數據分析師等本應受惠於 AI 的專業人士——也發現 AI 工具可能加速某些任務的完成,但卻以整體就業需求為代價。美國國立大學的統計數據顯示,到 2030 年,30% 美國現有工作可能被自動化,60% 的工作將因 AI 而大幅改變。更驚人的是,全球可能有 3 億個工作崗位因 AI 而流失,佔全球所有工作的 9.1%。

然而 Altman 強調這並非全然的悲觀預測。他在訪談中表示:「短期內 AI 會摧毀很多工作。但長遠來看,就像過去每次技術革命一樣,我認為我們會找到全新的事情去做」。哈佛商學院教授 Christopher Stanton 在研究職場 AI 應用後指出,如果從勞動市場數據來看,白領工作者能做的任務與我們認為 AI 能勝任的任務之間存在重疊,影響約 35% 的任務。Anthropic 行政總裁 Dario Amodei 則預測,科技、金融、法律和諮詢領域近半數的入門級白領工作可能被 AI 取代或淘汰。

 

人類不可取代的價值:關懷與連結

在預測大規模職場變革的同時,Altman 也點出了人類永恆的價值所在。有媒體曾問及 AI 永遠無法取代他的哪一項特質時,他的回答出人意料地簡單:「人們彼此關心的程度、與人互動的方式、以及對他人所作所為的在意程度——這是我認為在 AI 世界中將愈來愈重要的技能」。他進一步解釋:「人類、人類社會,我們擁有如此強大的主角能量,我們並不真正在意機器比我們聰明,因為牠們早已如此」。

這一觀點得到了他對未來工作的預測所支持。Altman 表示,新興的工作機會將圍繞著幫助他人和照顧他人展開——這是人類獨有的特質。他在接受 Tucker Carlson Show 訪問時明確指出,客戶服務將是首批被 AI 取代的領域:「我有信心目前透過電話或電腦進行的大量客戶支援工作,這些人將會失業,而 AI 會做得更好」。但他同時強調需要人際連結的角色,如護理工作,不太可能消失。他解釋道:「無論 AI 的建議有多好,或機械人有多先進,人們真的會需要那種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也支持這一觀點,指出依賴同理心的職業(如教學和護理)可能保持較高的安全性。

 

超級智能的倒數計時與企業應對策略

對於通用人工智能 (AGI) 的到達時間,專家們的預測各不相同,但共識是這個時刻正在逼近。根據對 8,590 項預測的分析,受訪的 AI 專家估計 AGI 很有可能(超過 50% 機會)在 2040 年至 2050 年之間出現,而且非常可能(90% 機會)在本世紀中葉前出現。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綜合預測則更為激進,認為至少有 50% 的機會在 2028 年之前,AI 系統將達到多個 AGI 里程碑。Altman 本人則表示,他會「非常驚訝」如果到 2030 年世界上還沒有「能力非凡的模型,能做到我們無法做到的事情」。他補充說,預計 2026 年的進展速度將與 2024 年和 2025 年相似。

OpenAI 在 2025 年 8 月發佈的 GPT-5 已被視為邁向 AGI 的重要一步。這款被推廣為在推理、編寫程式碼和寫作方面達到「博士級別」的模型,減少了「幻覺」現象並展現出更類人的風格。然而批評者保持謹慎態度。牛津大學倫理學研究所的 Carissa Véliz 教授指出,像 GPT-5 這類系統只是模仿人類推理,而非真正複製,並警告炒作可能超越現實。Ada Lovelace 研究所的 Gaia Marcus 則強調,隨著模型變得更強大,監管卻嚴重落後。亞太地區在 AI 代理採用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Forrester 預測到 2025 年,60% 的亞太企業將部署區域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以滿足多樣化的語言和監管環境。

 

AI 泡沫之下的真實變革

儘管有人質疑 AI 產業是否存在泡沫,但科技巨頭們對此的回應耐人尋味。Amazon 創辦人 Jeff Bezos 同意 Altman 的看法:我們確實處於 AI 泡沫之中,但這並不意味著正在發生的一切不是真實的。Bezos 強調:「AI 是真實的,它將改變每個產業」,儘管有泡沫,但收益將是「巨大的」。OpenAI 正在積極擴張其業務版圖,包括進入軟件即服務 (SaaS) 市場,這對 Salesforce 等現有企業構成競爭威脅。公司最近收購了 AI 金融助手 Roi 的行政總裁,顯示其在個人化消費者 AI 方面加倍下注的策略。

競爭格局也在快速演變。Microsoft 雖然是 OpenAI 的主要投資者(投資超過 130億美元,約港幣HK1,014 億元),但已開始將 Anthropic 的模型納入 Microsoft 365 Copilot,顯示其 AI 能力的多元化策略。Anthropic 雖然錯過了消費者市場,但憑藉對編寫程式碼的專注,在開發者中建立了強大地位和可觀的 API 收入流。與此同時,香港在 2025 年正加強 AI 治理框架,平衡創新與安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則、私隱法、風險管理和擬議的監管變更,都反映了該地區在負責任 AI 發展方面的努力。最新消息顯示,香港計劃到 2028 年安裝 60,000 台配備 AI 人臉識別功能的監控攝影機,使其更接近中國的監控模式。

結語

Sam Altman 的農場願景不僅是個人職業規劃,更是對 AI 發展終局的一種隱喻性宣示。當 AI 發展到足以勝任最複雜的決策工作時,人類的價值將回歸到最本質的層面:與土地的連結、對他人的關懷,以及創造意義的能力。對企業而言未來五年將是關鍵轉型期,需要在投資 AI 能力的同時,重新定義人類員工的角色,將重心轉向那些需要同理心、創造力和人際互動的領域。正如 Altman 所言,機器或許會變得更聰明,但人類社會的「主角能量」在於我們對彼此的關心——這是任何演算法都無法複製的特質。

資料來源:
Business Insider
Times of India
The New York Times
National University
AIMultipl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