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聯合國在 AI 監管上分道揚鑣,全球科技治理面臨重大分歧

美國拒絕聯合國的全球 AI 治理框架,引發全球科技治理分歧。中美競爭加劇,歐盟另闢蹊徑,企業面臨複雜的合規環境。本文深入分析此趨勢對國際合作的影響,以及香港在此變局中的獨特機遇與挑戰,為企業決策者提供前瞻洞見。



美國政府於 9 月 25 日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拒絕建立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提議,與國際社會在 AI 監管方向上出現重大分歧。此舉發生在聯合國推出史上首個全球 AI 治理機制當週,標誌著全球科技治理進入新的分化階段。美國 AI 政策負責人 Michael Kratsios 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強調,美國「完全拒絕」任何國際機構對 AI 進行「中央化控制和全球治理」的嘗試,並堅持認為 AI 的未來「不在於官僚管理,而在於國家的獨立和主權」。與此同時,包括中國在內的 193 個聯合國成員國中,大多數都支援建立國際合作框架。本文將深入分析此政策分歧對全球 AI 治理、國際科技合作以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潛在影響。

美國堅持技術主權路線的戰略考量

美國此次在聯合國的立場,反映其對 AI 技術主權的深度關切,認為國際監管可能削弱其在全球 AI 競賽中的領先優勢。Kratsios 在會議中明確表示,美國相信「AI 的負責任擴散將有助於創造一個以提高生產力、賦權個人和科學突破為特徵的繁榮未來」,強調這條道路「不在於官僚監督,而在於公民的自由和責任、領導者的智慧和合作,以及國家的自主權和主權」。這番表態背後,體現美國對技術創新自由度的堅持,擔心過度的國際規制可能阻礙美國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全球競爭力。有媒體引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向 NBC News 表示,美國希望與「志同道合的國家一起合作開發符合我們價值觀的 AI」,並在國際論壇上「積極倡導國際治理方法的創新、美國價值觀和對抗不良影響」。這一政策框架反映出美國試圖通過雙邊和多邊聯盟來推進其 AI 治理理念,而非通過聯合國等多邊機制。

聯合國推動全球 AI 治理新架構遭遇阻力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會議中警告,AI 對人類構成「直接和嚴重的威脅」,強調「人類的命運不能交給演算法」。為應對這一挑戰,聯合國在 8 月通過決議,建立了兩個關鍵機制:「全球 AI 治理對話」和「獨立國際 AI 科學專家小組」,期望為 AI 治理提供更包容的國際合作框架。倫敦智庫查塔姆研究所研究員 Isabella Wilkinson 表示,這些新機制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具全球包容性的 AI 治理方法」,代表國際社會對 AI 監管的重要嘗試。然而 Wilkinson 也對聯合國笨重的行政體系能否有效監管快速發展的 AI 技術表示懷疑,認為「在實踐中,這些新機制大多數情況下會是無力的」。這一評估突顯了國際 AI 治理面臨的根本挑戰:如何在保持技術創新活力的同時,建立有效的全球監管框架。專家小組將由 40 名專家組成,計劃在 2026 年日內瓦和 2027 年紐約舉行的全球對話會議上提交年度報告。

中美技術競爭加劇全球治理分化

此次分歧的背後,是中美兩國在 AI 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在 AI 專利申請方面領先美國近 10 倍,且中國的 AI 研究產出已超過美國、歐盟 27 國和英國的總和。面對此現實,美國更加堅持通過主權控制來維護其技術優勢。中國方面則呼籲加強國際合作,中國總理李強在聯合國大會上呼籲「團結、和平與共同經濟繁榮」。智庫專家指出,將 AI 視為國家安全問題只會在世界最需要合作的時候分裂全球治理。 歐盟則試圖通過其《AI 法案》建立第三條道路,該法案於 2024 年 7 月正式發布,被譽為「世界首部全面的 AI 法律」。 這種多極化的治理模式,反映出全球 AI 治理正朝著區域化和分化的方向發展,而非統一的國際標準。牛津大學學者 Michael Robinson 在其最新研究中提出,建立國際 AI 機構(IAIA)是「我們時代最關鍵的問題之一」,但實現此目標需要美中兩國的直接談判與合作。

香港在全球 AI 治理分化中的機遇與挑戰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東西方橋樑,在這場全球 AI 治理分化中面臨獨特的定位挑戰。香港目前缺乏專門的 AI 立法,主要依靠現有的數據保護、知識產權和網絡安全法律來間接規範 AI 應用。香港數碼政策辦公室負責協調 AI 政策發展,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執行個人資料私隱保護,而香港金融管理局則監管金融服務中的 AI 應用。

這場全球 AI 治理的分歧對企業而言,意味著更加複雜的合規環境和更高的營運成本。企業需要同時適應不同地區的監管要求,從美國的市場導向模式到歐盟的嚴格法規,再到中國的國家主導方針。未來全球 AI 治理可能朝著多重標準並存的方向發展,而非統一的國際框架。對於在香港設立的跨國企業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香港獨特的法律地位和國際連接能力,使其有潛力成為不同 AI 治理模式間的協調平台。隨著技術發展速度加快,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必須在創新激勵與風險管控之間找到平衡點,這將是決定全球 AI 發展方向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