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重磅中國機械人市場:企業搶佔機械人經濟轉型先機

Tesla正式進軍中國機器人市場,開通微博TeslaAI賬號展示Optimus 3。馬斯克預測機器人業務將佔Tesla價值80%,中國機器人市場2028年將達1080億美元。傳統企業應把握機器人經濟轉型機遇,制定自動化升級策略應對勞動力挑戰。



Tesla 於 9 月 7 日正式在微博開通「TeslaAI」官方賬號,首條微博展示第三代人形機械人 Optimus 3,標誌著這家電動車巨擘對中國機械人市場的戰略重視。 行政總裁馬斯克早前表示,Tesla 未來 80% 的價值將來自機械人業務,預計該市場將創造超過 10 兆美元(約港幣 78 兆元)收益。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機械人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轉型機遇,傳統企業必須立即制定機械人經濟轉型策略。

Tesla 押注中國:機械人業務成核心戰略

Tesla 開通微博 TeslaAI 賬號絕非偶然之舉。根據最新發布的「宏圖計劃第四篇章」,Tesla 正從電動汽車全面轉向人工智能和機械人領域。馬斯克在近期財報電話會議中明確表示:「自動駕駛和機械人 Optimus 將是公司最重要的事項,且未來 Tesla 約 80% 的價值將來自 Optimus 機械人」。

Tesla 計劃 2025 年底前生產數千台 Optimus 機械人,並於 2026 年開始大規模生產,五年內實現年產 100 萬台的目標。 每台機械人預計售價 2 萬至 3 萬美元(約港幣 HK$156,000 至 HK$234,000),若達成年產 10 億台的長遠目標,將創造 30 兆美元(約港幣 234 兆元)年收益。

然而 Tesla 面臨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的挑戰。馬斯克承認 Optimus 生產受到「磁鐵問題」影響,需要北京批准才能獲得關鍵稀土材料。專家指出,Tesla 難以在沒有中國供應鏈支援下,以 2 萬美元(約港幣 HK$156,000)成本量產 Optimus 機械人。

中國機械人市場爆發式增長

中國機械人產業正經歷史無前例的增長期。摩根士丹利預測,中國機械人市場將從 2024 年的 470 億美元(約港幣 3,666 億元),大幅增長至 2028 年的 1,080 億美元(約港幣 8,424 億元),年增長率達 23%。其中,人形機械人板塊增長最為迅猛,預計年增長率達 63%,從 2025 年的 3 億美元(約港幣 23.4 億元)擴張至 2030 年的 34 億美元(約港幣 265.2 億元)。

中國在人形機械人專利申請方面領先全球,過去五年申請了 5,688 項專利,遠超美國的 1,483 項。目前超過 20 家中國企業展示人形機械人產品,包括優必選、宇樹科技、智元機械人等。銀河通用、AgiBot 等初創企業已進入量產階段,2025 年計劃生產超過 1,000 台機械人。

中國政府大力支援機械人產業發展,北京設立 14 億美元(約港幣 109.2 億元)政府支援基金,上海也宣布建立同等規模的人形機械人專項基金。工信部目標在 2027 年實現大規模生產和廣泛應用。

傳統企業如何把握機械人經濟轉型

面對機械人經濟浪潮,傳統企業必須制定明確的轉型策略。美的集團已率先部署人形機械人 Miro 在注塑車間工作,比亞迪、吉利等車企開始使用宇樹科技的人形機械人。這些案例顯示,機械人正從概念走向實際應用。

企業可採用三種部署模式:直接購買(含維護費用)、短期租賃(用於特定項目或高峰期)、機械人即服務(RaaS, 全包租賃模式)。分析師預測,到 2030 年機械人投資回報期將縮短至一年內,為各規模企業提供明確商業價值。

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人口老齡化正推動企業加大自動化投資。特別是電子製造和汽車等關鍵製造業,對能處理複雜任務的人形機械人需求激增。這些 AI 驅動機械人能模仿人類行為,應用範圍遠超傳統工廠流水線。

企業轉型策略應包括:評估現有流程自動化潛力、制定分階段機械人部署計劃、培養員工與機械人協作能力,以及建立機械人維護和升級體系。摩根士丹利預測,2025 年下半年中國將迎來人形機械人採用高峰,大型國有企業訂單將推動下游部署。

根據香港機械人產業協會及香港工程師學會2025年9月更新,《機器人產品安全法規》第五版規範所有服務型人形機械人,必須取得CE歐盟認證或香港特區政府指定型號證書,方可在零售及餐飲公共場所運作。如涉及AI語音助手、客戶資料收集,必須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實現端到端加密及數據最小化原則。

Tesla 進軍中國機械人市場的戰略布局,突顯了這一新興產業的巨大潛力。面對中國機械人市場預計到 2050 年將擁有 3.02 億台人形機械人的前景,傳統企業必須立即行動,搶佔機械人經濟轉型的先發優勢。未來五年將是決定企業競爭地位的關鍵窗口期,機械人技術將重新定義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運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