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企業世界中 AI 已不再是選項,而是攸關存亡的賽局。在通往智慧化的道路上多數企業正深陷於困境:AI 項目在概念驗證後陷入停滯,數據散佈各處無法整合,開發速度與安全控制難以兼得,投資成本如脫韁野馬般失控。在 VMware Explore 2025 大會上 Broadcom 宣布 VMware Tanzu Data Intelligence 與 Platform 10.3 為企業提供統一的 AI 就緒平台,解決數據孤島、開發瓶頸與成本失控三大核心挑戰。透過私有雲架構實現開發者極致速度與企業級控制的完美平衡,讓企業在 AI 競爭中掌握主導權。
100 萬美元的頓悟 小團隊實現大突破
VMware Explore 2025 早上的 Keynote 環節上,他們分享了 Grinnell Mutual 的故事可充分說明以上困境。這家有 116 年歷史的保險公司僅有 17 名 IT 人員,卻透過 VMware Tanzu 節省了 100 萬美元(約港幣 780 萬元)的成本。IT 主管 Jeremy Wright 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源於一個關鍵認知:停止把基礎設施當作成本,開始把它當作私有雲平台來思考。
Wright 的團隊面臨的挑戰具有普遍性:如何讓網絡、系統、DevOps、資料庫、安全等不同團隊在同一個平台上協作?如何在不增加人員的情況下支撐業務增長?如何避免像 AWS 那樣需要更多專業技能和額外人力投入?
統一平台會是最佳答案,Grinnell Mutual 透過 VCF 9.0 首次讓所有技術團隊於同一個會議室中討論同一個架構,建立了共同理解的框架。這對業務意味著創新週期從數月縮短到數週,營運風險大幅降低,而成本結構變得完全透明可控。
這彷佛讓這小團隊獲得了「越級打怪」能力,他們啟動了「Operation Monday」項目,將開發者的 IDE 容器化並透過 VMware Kubernetes 服務交付,解決了 VDI 性能問題。這種跨界工程經驗在過去需要大型團隊才能完成,但統一平台下讓 17 個人就能實現。
數據湖倉 從碎片化向統一化的戰略轉型
VMware Tanzu Data Intelligence 的推出,標誌著企業數據架構從「分散式管理」進化為「統一化賦能」。當高達 90% 的企業數據是非結構化且分散儲存時,AI 項目往往在數據準備階段就已經耗盡預算及耐性。
平台核心價值皆體現於統一性上:無論是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檔案、還是實時數據流,都在同一架構下實現毫秒級存取和 PB 級擴展。這對行政總裁來說意味著,團隊不再需要等待數據工程師數週時間來準備 AI 項目所需的數據,而是可以在幾分鐘內開始模型訓練和應用程式開發。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緊密整合為企業提供公有雲 AI 服務無法匹敵的成本預測。對 CFO 來說 AI 投資終於有清晰結構及可衡量回報指標,不再是無底洞的雲端服務帳單。
開發者自主性的新境界:四個黃金命令的商業威力
在 VMware Explore 現場演說中,最令編者深刻的是一名法務部門的開發者,於 30 秒內創建完整的應用程式命名空間,並透過簡單的 Git 操作自動部署包含 AI 後端的合規審查系統。整個過程無需與 IT 部門溝通亦無需提交申請表單,自動執行所有安全政策及資源限制。
Tanzu Platform 10.3 的「四個黃金命令」(build、bind、deploy、scale)背後商業邏輯極其清晰:縮短創新週期就是縮短競爭劣勢的暴露時間。當競爭對手需要數月時間來部署一個新的 AI 功能時,您的團隊可能只需要幾天。
平台的 GitOps 整合功能確保每次提交程式碼,都能觸發自動化基礎設施配置和安全政策執行,人為錯誤的機率大幅降低以及合規審計變得簡單透明,這些都是傳統人手流程無法達到的品質水平。
Private AI 數據主權時代的戰略制高點
VCF 9.0 已內建 Private AI 服務 ,這變化戰略意義遠超技術層面。在當今數據主權法規日益嚴格環境下,將 AI 算力掌握於自己手裡是非常重要。
多租戶模型即服務,讓企業可將昂貴 GPU 資源可在多個部門間共享,同時又能確保數據完全隔離, AI 基礎設施投資回報率可以倍數提升。Discovery Limited 透過 Tanzu 方案實現了 40% 的公有雲支出削減,這個數字背後邏輯很簡單:當 AI 工作負載在自有基礎設施上運行時,企業只需一次性投入,而非持續支付雲端服務的用量費用。
Agent Builder 讓非技術人員也能快速建立 AI 應用程式原型。產品經理可以直接將想法轉化為可測試的 AI 原型,無需等待開發資源排程,從而將創新週期從數月縮短至數週。
VMware 跟 NVIDIA、Intel、AMD 多方合作,確保企業硬件的靈活性,避免了技術鎖定風險。與 Anthropic 合作引入的 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 支援,更確保企業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靈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AI 服務組合。
安全與韌性 競爭優勢的基石
VCF Advanced Cyber Compliance 提供的持續合規執行能力,確保企業在快速創新的同時維持最高安全標準。內建機密運算功能和自動化的勒索軟件防護使 AI 投資得到了全方位保護,不會因為安全事件而功虧一簣。這對企業韌性意味著強大內建安全能力,讓企業於客戶和合作夥伴的談判中擁有更多籌碼,這正是數據主權時代的核心競爭優勢。
代理式 AI 競爭前奏
根據 Gartner 預測, 2028 年 33% 的企業軟件應用程式將包含代理式 AI,對比 2024 年不足 1% 可謂爆炸性的增長。VMware 的戰略從來不是追求市場覆蓋而是為企業提供緊密整合的統一體驗。當 65% 研究 Tanzu 方案的用戶皆來自大型企業時,這定位的商業邏輯非常清晰:與其服務萬家中小企業,倒不如轉向深度服務百家大型企業。
AI 應用程式從「輔助決策」正在步向「自主執行」,平台穩定性、安全性及可治理性要求將有幾何級數的增長。這場即將到來的競爭中,擁有統一、安全、可控的 AI 基礎設施將成為勝負關鍵。
平台選擇決定企業命運
企業正處在一個關鍵分叉口,成功路徑已相當清晰:從統一數據開始到標準化開發,最終實現 AI 業務化。 Grinnell 的案例給我們所示,這不是技術而是戰略思維的問題。
對於企業決策者而言,現在需要回答的不是「是否需要 AI」,而是「選擇什麼 AI 平台能夠支援企業未來十年競爭需求」。VMware Tanzu 提供的不僅是技術方案,更是一個能夠與企業共同成長、持續演進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當其他方案還在解決「如何讓 AI 跑起來」的問題時,Tanzu 已經在幫助企業思考「如何讓 AI 為業務創造持續價值」更高層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