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不少科技企業開始採用 AI 技術,削減初級職位的人手,不過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CEO Matt Garman 近日直斥企業裁減初級員工改用人工智能工具屬「愚蠢至極」的決定,認為企業 10 年後將面臨無人接班的困境。
Matt Garman 在接受 AI 投資者 Matthew Berman 的 Podcast 訪談中,談及部分企業高層認為 AI 工具足以取代所有初級員工。他形容這些想法是「我聽過最愚蠢的事」。Matt Garman 質疑:「試想像 10 年後,企業再沒有人學過相關技能,情況會變成怎樣?」他強調,企業必須繼續聘請大學畢業生,教導他們開發軟件、拆解問題及獨立思考等技巧。
企業急於削減成本 忽視長遠人才發展
科技界對 AI 工具的應用策略存有分歧。Anthropic 行政總裁 Dario Amodei 於 5 月預測,AI 將在未來 5 年內取代一半初級白領職位;諾貝爾獎得主兼 AI 先驅 Geoffrey Hinton 則在 6 月預言,AI 最終將取代所有白領工作。
然而 Matt Garman 認為,企業過度依賴 AI 取代初級職位,將削弱技術行業的基礎技能培訓。初級員工雖然是成本最低的勞動力,卻最能適應與 AI 協作。年輕員工能夠運用 AI 工具大幅提升生產力,處理相當於多名員工的工作量,而無需支付高薪。
AI 程式碼助理市場擴張 企業需平衡效率與人才培育
全球生成式 AI 程式碼助理市場規模,預計將由 2024 年的 2,590 萬美元(約港幣 2.02 億元)增長至 2030 年的 9,790 萬美元(約港幣 7.64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 24.8%。另有預測指,該市場在 2021 年至 2028 年間的年複合增長率可達 41.2%,反映企業對 AI 開發工具的依賴日深。
目前市場由 GitHub Copilot、Amazon Q Developer 及 Tabnine 等工具主導。根據 Stack Overflow 的 2024 年開發者調查,63% 專業開發者在開發過程中使用 AI,另有 14% 計劃使用。開發者普遍視 AI 為提升生產力的主要工具,期望藉此編寫更多程式碼。
Amazon 內部團隊曾利用 Q Developer 工具更新 30,000 個 Java 應用程式,節省了 2.6 億美元(約港幣 20.28 億元)開支,相當於 4,500 名開發者一年的工作量。企業採用 AI 工具無疑能提升效率,但 Matt Garman 警告,單純追求程式碼數量是「愚蠢」的做法。他指出:「機構可以利用 AI 編寫無限多行程式碼,但質素可能很差。」他觀察到,更精簡的程式碼往往優於冗長的程式碼。
未來技能培訓重點轉向思考能力
Matt Garman 建議教育界及企業應調整人才培訓策略,重點培養批判思考、創意及學習能力。他表示:「年輕一代需要學習如何學習,而非單純掌握特定技能。」他認為,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狹隘的技能難以支撐長達 30 年的職業生涯。
教育機構應教導學生如何思考及拆解問題,擁有這些技能的年輕人將能在 AI 時代脫穎而出。Matt Garman 強調,有價值的技能並非取決於特定大學學位,關鍵在於培養獨立思考、批判推理、解決問題、發揮創意及建立終身學習心態等能力。
企業需要在 AI 帶來的效率與人才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初級員工除了是低成本勞動力,更是建立未來領導層的基石。若企業只著眼於短期成本削減而忽視人才培育,長遠將削弱創新能力及競爭優勢。
Matt Garman 透露,超過 80% 的 AWS 開發者正以不同形式使用 AI 工具,包括編寫單元測試、協助撰寫文件、編寫程式碼或執行代理工作流程等。他指 AI 工具使用率每週持續上升,顯示開發者正逐步整合 AI 以提升工作效率。
科技界正處於關鍵轉捩點,企業領袖需採取審慎態度,確保 AI 工具用以輔助、而非取代初級員工。Matt Garman 敦促企業應將人才潛力與科技應用看得同等重要,追求可持續增長,而非短暫的效率提升。企業若要在 AI 時代保持競爭力,就必須持續投資於新一代人才,建立完整的人才梯隊,確保企業的長遠發展。
來源:The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