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平台導向流量正以驚人速度增長,Similarweb 數據顯示,AI 平台在 6 月向全球前 1000 個網站產生超過 11.3 億次導向,較 2024 年 6 月增長 357%。然而 Google 搜尋仍佔主導地位,同期產生 1,910 億次導向。
雖然傳統搜尋仍然相當重要,但 AI 導向的趨勢亦不容忽視,如何在 AI 帶來的「Google Zero」時代重新構建數碼營銷策略正逐漸成為話題。現時出版商正準備迎接「Google Zero」,也就是 Google 停止向網站發送流量的時代,SparkToro 研究發現超過 58% 的 Google 搜尋現在只有零點擊,意味著大多數用戶無需存取外部網站就能找到所需資訊。企業必須認識到這不僅是演算法調整,而是商業模式的結構性重構。
新聞媒體類別顯示 AI 流量爆發性增長
AI Overviews 於 2023 年 5 月首次推出,已經產生可衡量的影響。新聞和媒體網站的 AI 導向流量自 2024 年 6 月以來增長 770%,顯示內容發佈商在新環境中的適應能力。6 月份領先的新聞網站包括 Yahoo(230 萬 AI 導向)、Yahoo Japan(190 萬)、Reuters(180 萬)、The Guardian(170 萬)、India Times(120 萬)和 Business Insider(100 萬)。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網站因法律爭議而阻止 AI 平台存取,如《紐約時報》因與 OpenAI 就使用其文章訓練模型的訴訟而限制存取。這種策略分化顯示企業對 AI 平台的不同立場,但可能影響其在新流量來源中的可見度。
Pew Research 追蹤 900 名美國成年人的網上活動,發現當出現 AI 生成摘要時,用戶點擊連結的可能性顯著降低。包含 AI 摘要的存取中,傳統搜尋連結只有 8% 被點擊,幾乎是沒有摘要時(15%)的一半。
網購和科技類別競爭格局分析
網購平台方面中,Amazon 以 450 萬次 AI 導向領先,其後為 Etsy(200 萬)和 eBay(180 萬)。科技和社交媒體網站中,Google 以 5310 萬次導向高居榜首,其後為 Reddit(1110 萬)、Facebook(1100 萬)、GitHub(740 萬)、Microsoft(510 萬)和 Canva(500 萬)。
ChatGPT 在 AI 導向中佔主導地位,佔前 1000 個域名 AI 導向的 80% 以上。這種集中度為企業提供明確的最佳化目標:理解和適應 ChatGPT 的內容發現機制可能帶來最大回報。
企業 SEO 策略必須結構性轉型
47% 的營銷人員已經實施 AI SEO 工具來提高搜尋效率,另有 84% 使用這些工具識別和利用新興搜尋趨勢。傳統 SEO 策略必須演進為「生成引擎最佳化」(GEO),專注於在 AI 回應中獲得可見度而非僅僅排名。
生成引擎最佳化基於與先進 SEO、內容營銷和數碼公關團隊已經專精的類似價值系統,包括可信出版物的媒體提及、富含 Schema 標記的結構化數據頁面、建立專業知識的第一手研究,以及專家引用和品牌引用。
企業需要採用統一的內容和權威建構策略,在目標市場所在的多個平台上推動品牌可見度:針對 Google 和 Bing 的可索引網頁內容、用於上下文的架構標記、E-A-A-T 信號和作者簡介,以及新鮮的數據驅動洞察。
「Google Zero」危機管理策略
「Google Zero」時代不是可能性,而是動量轉變。如果 Google 能夠回答問題、完成任務並在一次操作中關閉分頁,開放式互聯網就會被擠壓。企業必須建立多元化的流量獲取策略,減少對單一平台的依賴。
直接受眾關係建構:更多媒體公司正在投資自有和營運的渠道以及直接面向讀者的產品,包括通訊、應用程式和活動業務。企業應專注於建立直接的客戶關係,包括電子郵件營銷、應用程式和會員計劃。
內容差異化策略:一般化出版商受到最嚴重打擊。廣泛的搜尋最佳化內容最容易被 AI 概述吞噬。相比之下,由於其認知權威性,利基或專業知識驅動的網站可能仍然獲得可見度。企業應專注於建立深度專業知識和獨特價值主張。
實用 AI 時代 SEO 策略建議
AI 平台最佳化:企業需要理解不同 AI 平台的內容發現機制。LLM 平台有時用於搜尋,儘管它們並非作為搜尋引擎開發。並非所有 LLM 都會在其 AI 生成的回應中預設包含引用或連結。
結構化數據重要性:實施豐富的結構化標記,幫助 AI 系統理解和引用內容。這包括組織架構、常見問題解答、評論和產品資訊的標記。
專業知識建立:72% 的企業已在至少一個流程中採用 AI。企業應利用 AI 工具進行關鍵字研究、內容最佳化和預測分析,同時保持人類監督確保品質和相關性。
多平台內容策略:搜尋不是平台,而是行為——它正在 AI、社交和搜尋結果頁面間分裂。企業需要為各種搜尋環境最佳化內容,包括傳統搜尋引擎、AI 聊天機器人和社交媒體平台。
效果測量與調整:AI 搜尋目前為大多數網站帶來不到 1% 的流量。雖然 AI 流量目前相對較小,但增長迅速。企業應建立監測系統追蹤來自各種 AI 平台的流量和品牌提及。
AI 導向流量的快速增長預示著數碼營銷的新時代。企業必須在保持傳統 SEO 優勢的同時,積極適應 AI 驅動的搜尋環境。成功的關鍵在於建立多元化的流量來源、深化客戶關係、創造獨特價值,並持續監測和調整策略以應對這個快速演變的環境。
來源: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