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會 (十三) :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

 

新加坡自 2014 年首推「智慧國 1.0」(Smart Nation 1.0)計劃,至今十年多,其數碼基礎設施已有長足發展,99% 政府服務可在網上完成,99% 家庭也有網絡連接,更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智慧國度之一。

 

去年 10 月,該國加推「智慧國 2.0」,並提出三大方向:信任、增長和社區(Trust, Growth, Community)。驟看起來,這 3 個願景好像和數碼科技關係不大,但細細思量,就看出當中智慧。

 

「信任」是指提高數碼安全,慎防網絡欺凌,在日益複雜充滿危機的數碼世界中保障市民,尤其是年輕人及長者的數碼安全。具體工作包括推行新數碼基礎設施法案及成立專門機構,應對網上危害。

 

「增長」則是通過 AI 與創新科技,推動經濟增長。具體工作包括大力投資於 AI 科學計劃,鼓勵跨學科合作和研究;又支持中小企業使用 AI 工具,以及成立「智慧國教育工作者獎學金」(Smart Nation Educator Fellowship),銳意培育人才。

 

「社區」集中應對科技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社交孤立和互聯網上海量不盡不實的訊息。具體工作包括推廣網絡健康教育,為不同年齡群組的市民提供更多數碼技能課程。

 

檢視新加坡智慧國計劃發展的十年歷程,極有啟發。由 1.0 積極加強數碼基建,到 2.0 以科技推動社會和諧,銳意改善人文精神的福祉,體現「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宗旨。特別在現今互聯網發達的年代,如何以科技推動經濟,提高國家競爭力之餘,又能令社會凝聚共識、關愛共融,正正是一個地方可以持續進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