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員工依賴 AI 影響思考能力 可導致問題解決能力下降

AI 目前快速普及,而一項來自 Microsoft Research 與卡內基美隆大學的最新研究就揭示了一個值得企業關注的重要議題。研究團隊針對 319 位經常使用生成式 AI 的知識工作者進行深入調查,發現員工對 AI 的依賴程度與其批判性思維能力之間存在著複雜的關聯。

自信不足容易盲信 AI 答案

最新一項由 Microsoft Research 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共同發表的研究指出,知識工作者過度依賴生成式 AI 可能導致問題解決能力下降。研究團隊針對 319 名每週至少使用一次生成式 AI 的知識工作者進行調查,分析他們在使用 Copilot 和 ChatGPT 等工具時的批判性思考模式。

研究發現,在面對工作任務時較有自信的員工,更傾向對 AI 產出的內容進行批判性思考。相反地,對任務缺乏信心的員工往往直接接受 AI 的答案,不會進一步思考其內容。研究者指出:「對 AI 的信任與降低批判性思考相關,而自信則與增加批判性思考有關。」

研究建議 AI 工具設計應作改善

企業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企業需要審慎思考如何在 AI 工具的應用中保持平衡。研究團隊建議企業 AI 工具的設計需要重新思考,應該納入支持長期技能發展的機制,並鼓勵用戶對 AI 產出進行反思。這與可解釋 AI 的目標相符,但研究者強調,僅僅解釋 AI 的推理過程是不夠的。

隨著 AI 技術的演進,企業面臨的挑戰已經從「如何應用 AI」轉變為「如何確保 AI 的應用不會弱化員工的核心能力」。研究指出,現代工作環境中的批判性思維模式正在發生轉變。傳統的資訊搜集和問題解決方式,正逐漸轉向以 AI 為輔助的資訊驗證和整合應用模式。這種轉變要求企業在員工培訓方面投入更多資源,特別是在資訊驗證能力、AI 輸出的整合運用,以及任務管理能力等方面。

保持批判性思考才能發揮 AI 優勢

未來,AI 工具的發展趨勢將更加注重可解釋性和使用者互動。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確保員工能夠在運用 AI 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保持並強化其批判性思維能力。這不僅關係到個別員工的職業發展,更攸關企業的長期競爭力。

AI 工具的效益最大化不在於完全依賴,而在於如何培養員工與 AI 協作的能力。企業領導者需要以更全面的視角來看待 AI 的應用,在追求效率與維持核心競爭力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在 AI 時代中保持持續的創新力和競爭優勢。

來源:Micro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