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尋找香港創科新的價值與定位?

(generated by krea.ai)

如果看看香港 2024 年的 VC 融資活動記錄,絕大部份投資都圍繞著人工智能來進行(雖然也有不少 AI 初創奉行獲利而不選擇融資)。

市場的下一個增長點,必定是建基於人工智能的重要領域,例如人工智能驅動的企業軟件方案、人工智能驅動的消費電子產品(智能手機及穿載式裝置)或者人工智能賦能的生物醫藥技術等等,一切都將以人工智能作為核心去發展。未世界絕對是得 AI 都得天下!

相信以邁向下一代 AGI 為核心的科技競賽,到頭來還在理論和學術的層面、通過頂尖人才以研究成果比併。畢竟,公認基於目前架構的人工智能技術還是不夠看、未夠聰明。

競爭之下,美國政府對中國科企的制裁,從內地電訊商華為、短片平台 TikTok、大疆創新(DJI),近期燒到路由器製造商聯洲技術(TP-Link)。像這樣美國封鎖、中國反制的「交鋒」,明顯雙方面都想培植壯大自家的創科生態鏈,因此兩極的科技供應鏈逐漸成型。

夾縫中的香港像一艘小船,在兩股科技洪流中尋找自己的航道。香港試圖尋找自己的角色:過去經常強調是橋樑,未來如何避免淪為局外人?香港又怎樣才能在中國的科技供應鏈當中,找到自己新的價值和定位?有報道指來年香港舉辦首屆國際 AI 挑戰賽,屆時不知會否深入探討?

Web3 賽道:法規與發牌

另一條科技賽道 Web3,近來也有重要的新聞:香港推出《港元穩定幣法草案》,證監會也快馬加鞭新增了 4 個交易所牌照。

畢竟全球市值最高的穩定幣 USDT,背後就是一家香港公司操作,至於第二高的 USDC,母公司 Circle 行政總裁也曾表示,只待香港規管穩定幣的法案推出,就將增加在香港的人手及投資。

如果大家相信,比特幣的水漲船高,勢必惠及基於穩定幣的相關 DeFiCeFi 以至一些支付和消費相關的 FinTech 版塊,那麼香港有關當局很希望搶得「頭啖湯」的也就是這些產業了。

撰文:尹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