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全球不少人因新冠疫情而處於憂慮和緊張的狀態,令失眠人口大幅增多。英國的失眠人數從疫情前的六分之一上升到疫情時的四分之一;中國人在疫情期間的失眠率上升了37%。而香港每10個港人有7個患上失眠,尤以年長女性最高危,第5波疫情期間失眠新症數字更明顯上升。
因應失眠人口增加,全球都積極以科技協助失眠患者改善睡眠問題。如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便結合多元科技,研究了一套包含虛擬實境(VR)、環境音樂、互動睡牀系統,透過藝術與科技的沉浸式VR體驗,讓使用者置身於平靜而無壓力的環境,因而精神得到放鬆,隨之進入適合休息與入睡的心理狀態。
不過,失眠年輕化令人擔憂。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於2019年進行調查,訪問超過3千名年約15至24歲年輕人,當中有近24%受訪者表示有失眠困擾。再分析追蹤數據,發現部分抑鬱或焦慮患者一年前已有頻密失眠症狀,換言之,如不好好正視失眠狀況,長遠或會導致抑鬱、焦慮和自殺等問題。
有研究證實,認知行為可有助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並有效改善及預防失眠情況。但可惜,現時主動正視問題並就醫的患者並不多,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榮潤國教授指出,只有10%的本地青少年曾就失眠問題求助。
事實上,長期失眠不僅是個人健康的問題,還會對患者的家庭及整個社會造成嚴重困擾,因此,大家必須加以正視,並及早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提升免疫力,以減少患病的風險。
撰文: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鄧淑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