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年因疫情帶來不少挑戰,本港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接連被新加坡搶去光環,但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19 日)發表其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時強調香港仍具有一定優勢,在「一國兩制」下機遇處處。
吸納及培訓人才
針對人才流失問題,李家超透露本地勞動人口在過去兩年流失約 14 萬人。將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為期兩年,吸納過去一年年薪達港幣 250 萬元或以上的人士。另「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將撤銷科技公司在計劃下輸入外來人才時,必須增聘本地僱員的規定;與此同時,會讓更多來港參與短期活動的訪客無須申請工作簽證,涵蓋更多類別。他在《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新措施,相信可達到每年引入 35,000 名人才的目標。
為紓緩人才荒,政府將與「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合作, 提供針對性的特別配套措施。此外,會向「研究人才庫」計劃下聘用研發人才的科研機構和創科企業,增加約 10% 資助,並額外為持有博士學位的科研人才提供生活津貼;計劃亦將增加住宿支援和擴展「創科實習計劃」。
至於人才培訓方面,會針對有殷切需求的特定行業(如資訊科技),於下學年起分階段每屆增加 1,000 個自資高級文憑資助學額,和 2,000 個自資學士 學位課程資助學額。
於今年內成立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配合 50 億元「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由 2024 年起提供的創科土地和空間,針對吸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優秀企業和人才落戶香港。
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政府會在今年內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就四大發展方向制訂重點政策:第一,完善創科生態圈,實現香港「再工業化」;第二,壯大創科人才庫;第三,建設智慧香港;第四,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鞏固香港國際化優勢。
「商業數據通」將於今年內出台,提供一站式平台給企業分享營運數據,讓銀行準確評估企業情況, 提高中小企獲批貸款的機會。至於虛擬資產方面,政府已提交條例草案建議引入有關服務提供者的法定發牌制度。此外,金管局已展開「數碼港元」的準備工作,並正與內地機構合作擴大在港以「數字人民幣」作為跨境支付工具的測試。
有見近年愈來愈多企業關注 ESG,李家超亦點名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以及在香港建設國際碳市場,並支持港交所繼續推展與廣州金融機構等在碳市場發展的合作。
再工業化
2025 年起,將會分階段完成科學園和數碼港的擴建工程,提供合共約 100,000 平方米的額外樓面面積。另外政府正規劃東鐵線科學園╱白石角站,目標是在 2033 年或之前開通。
設立「工業專員」,專責統籌和督導「再工業化」的策略工作,協助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升級轉型。研究在大埔創新園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以及通過「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更多智能生產線在港設立,目標是將智能生產線由目前約 30 條在五年間增加四倍至超過 130 條。
為促進科研成果商品化,將設立 100 億元「產學研 1+ 計劃」,由明年開始以配對形式資助不少於 100 個大學研發團隊,分兩期完成項目:第一期是三年內成功把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第二期是隨後兩年內把科研成果商品化。
而在「創新及科技基金」下資助計劃的研發項目的私營市場投入,將由 2022 年的 8 億元增加至 2027 年的 16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