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創新科技盡顯效用,當中顯示疫情資訊的互動地圖儀表板更是廣泛應用,全球已有多達 139 個疫情相關的儀表板。惟要令這個工具更盡善盡美,便有多點需要注意。
首先要釐定明確目標,如在處理颱風水浸等緊急事故時,實時、同步的資訊特別重要。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現時運用「聯合運作平台」(COP),把不同部門的數據彙集在地圖上,這個 COP 便是互動地圖儀表板的變奏版、同樣以地圖為核心,可實時監察和支援緊急事故,促進內部協調,以便更迅速應對災情。同時,COP 可變身為採集資料的工具,提升行動效率。如環保署在執行圍封強檢時,為確保行動可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減少對居民的滋擾,設計了一個在平板電腦上的電子表格,令前線同事可同步了解進度,以及讓控制中心掌握最新形勢,方便支援。
而且,儀表板的資訊來源也須可靠準確。現時,政府多個部門都有在網站運用地圖,本來理應採用地政總署精準、專業又豐富的地理資訊,但實際上不少卻使用商用地圖,既欠準確,也未必是實時,兼且附帶廣告宣傳,干擾視線,有礙行動的效率。
此外,設計互動地圖儀表板時,手機版必不可少,但手機螢幕細小,而且很多人會邊走邊看,難以用滑鼠與儀表板互動,資訊太多反而令人難以專注,與其在一版內堆疊大量圖表,不如另開一個儀表板,所以手機版的畫面宜簡潔直接。
香港政府因應疫情所需也推出本地版本儀表板,至今已累積近 8,000 萬次瀏覽。我相信只要儀表板可以持續優化,市民便能接收更快更可靠的疫情資訊。
撰文: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鄧淑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