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穩定幣風暴看監管趁勢

穩定幣 UST 崩潰事件至今經過一個月,不單動搖大眾對加密貨幣市場的信心,同時亦引起監管機構的注意,各國政府趁機加快研究推出加密貨幣監管政策,尤其是針對穩定幣。

坊間不少人用 97 年亞洲金融風暴作比喻去形容今次事件,的而且確,UST 的情況與 97 年索羅斯狙擊泰銖時有不少相似之處,當時泰國將泰銖與一籃子貨幣掛鈎,並固定匯率將 25 泰銖固定在兌 1 美元,而在金融風暴之前,泰國經濟表面欣欣向榮,理論上在固定匯率之下,泰國應有足額外匯儲備應付外來的沖擊。但索羅斯認為泰國經濟千瘡百孔,沒有足夠儲備應對衝撃,大手沽出泰銖,泰國方面初期亦有出手托市,結果美元匯儲不足,最終放棄固定滙率。

有別於亞洲金融風暴時期的泰銖,今次事件加密幣風暴主角 UST 屬於演算法穩定幣,主要是透過演算法來控制貨幣行量,這種穩定幣理論上不需要任何抵押品支持,縱使為保持 UST 穩定,Luna Foundation Guard(支持 UST 穩定發展的組織)在今年 2 月成功出售 LUNA 幣籌集 10 億美元作為穩定 UST 的資金,但沒有抵押品及只有 10 億美元穩定資金卻是公開的事實。由於這種演算法穩定幣本身已存在死亡漩渦的風險,加上 LFG 將穩定資金購入比特幣作為儲備資產。比特幣價值下跌,這就引發一場被外界視為與 97 年金融風暴類似的加密貨幣風暴。

不過,亞洲金融風暴一役中的主角尚有香港,當時港幣亦是索羅斯的目標之一,與泰國不同的是,港府跟足聯系滙率的要求,為港幣作出 100%足額儲備,在索羅斯狙擊港元之時,港府出手托市彈藥十足,先托匯後托股從而擊退索羅斯,香港亦因此役揚名國際。

在穩定幣市場上亦有如港幣般作足額甚至超額儲備的穩定幣,目前主流穩定幣如 USDT 及 USDC 等為法幣穩定幣,顧名思義就是以法定貨幣作 1 兌 1 的儲備基礎,每個穩定幣都有真實的法定貨幣存放在儲備中;另外尚有商品穩定幣,主要以黃金、銀、銅等有形資產作為抵押,例子有 DGX;最後一種是加密貨幣穩定幣,發行商儲備需是抵押品的 1.5 至 2 倍,與此同時,當加密貨幣下跌至一定水平時,系統會強行平倉或要求補倉,DAI 則屬於這種加密貨幣。

市場上不論以法幣、加密幣或是商品為儲備的穩定幣均有足額,甚至超額的儲備,換言之,即使相關穩定幣受到衝擊,理論上亦有足夠儲備作出應對。不過,這場 UST 風暴為監管機構提出立例帶來完美的理由,但既然市面上主流穩定幣均有足夠的儲備,監管機構是否有必要出手監管?

有別於市場最擔心的儲備水平,目前對於監管機構而言,穩定幣的流動性才是風險所在,因為有足夠儲備確實可以增加市場對穩定幣的信心,但令到市場信心崩潰的關鍵卻是流動性。在財富管理上,企業在市場吸引一定數量的資金後,為提高資金效率,會將資金投資在不同的資產以對抗通脹甚至賺取盈利。所謂流動性就是即使擠提,企業都有足夠資金應付。

貨幣市場上,流動性的終極目標是沒有人對貨幣價值產生質疑,換句話說就是不會有人質疑貨幣的價值。目前各國對於穩定幣的監管方向,包括由央行自行推出由央行支持的穩定幣,以及將發行有價值的加密貨幣的發行商納入與銀行業相同的監管框架,其中一個目標就是增強市場信心。撇除其他監管動機,從這個角度看,監管並非完全沒有好處,最少能有限度地解決市場信心問題,從而可增加穩定幣的流動性,但壞處就是所有銀行所受到的監管將會全套在穩定幣上。

高瀚

加密高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