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 4.0 (九):大數據分析藝術科技發展

根據統計處資料,文化和創意產業在2020年佔本地生產總值的4.5%,從業員近23萬;《經濟學人》指在2020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香港首次超越倫敦,市場佔有率由2019年的17.5%躍升至23.2%,銷售額達11.7億美元(逾91億港元)。

文化和創意產業對本港經濟有一定貢獻,促使政府銳意發展,特別強調要推動藝術科技。政府先後提出要撥款約共3億元,支持藝術科技的探索、培訓和應用。如何可使撥款投放得宜,便成為施政關鍵。

內地近年提出一連串關於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的基本理念,以求透過建構文化大數據,連接和協調各個持份者,包括政府、文化機構和團體、文化服務提供者(即供給端、生產端)、科研和技術企業(雲端)和觀眾/消費者(需求端),打通整個文化生態圈,並為每一「端」的數據共用機制及監管立下標準,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強力的技術支援,這對香港甚有啟示。

團結香港基金最近發文強調,精準的數據分析能有助文化創作和營運能力「更上一層樓」。為此,我們必須積極建構本港的文化大數據,藉著大數據分析,以了解市場或觀眾的需求,不但有助文化機構和團體的營運,還有望提升文化創意的出品數量和質素,好讓文化和創意產業帶動本港經濟騰飛。

撰文: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鄧淑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