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運動進入元宇宙 過來人分享虛擬健身背後玩法

疫情期間,宅在家的時間多了,不單工作要 WFH,尤其是健身室及體育場地因疫情紛紛關上大門,做運動也難免要留在家中。

見到這股趨勢,Mark Zuckerberg 今年年初也宣布,將「虛擬健身房」定為 Meta 進軍元宇宙的首個項目,還分享與奧運女子花劍金牌得主 Lee Kiefer「隔空 VR 比劍」的短片,印證運動進入元宇宙的可行性。本地也有兩位先行者看中此商機,率先在數年前開始將健身訓練及運動帶到網上發展,聽他們的分享,不單體會到這股元宇宙運動熱潮是未來趨勢,也了解到要開發相關平台其實絕不簡單。

自從到英國生活開始,Fred 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網上健身課程,並透過社交平台推廣及招生。

網上開班教授健身

在網上搜尋健身教練,不難見到王浩輝(Fred Wong)的名字,這位前港隊跆拳道代表隊隊員對運動極有熱忱,早年甚至辭去銀行工作到中大進修體育運動科學系碩士,做過職業健身教練的他及後更開設屬於自己的健身室。

早於 2016 年,他看到網上教健身的商機開展新事業。「最初是實體及遙距兩方面一起進行的,始終當時遙距健身教練在香港屬於新事物,本地對此認知很有限,所以起初並不是太吸客。不過我見到市場有此需要,雖然實體教授可以即場指導學員,姿勢是否正確,但缺點是地點上有所局限,學生收工後還要坐車來到我的健身室,還要花時間換衫才可開始上堂,花費不少時間。」

「遙距好處是在屋企就可以上課,時間上較為靈活,相對上收費也較為實惠,所以即使開遙距班要多花一點功夫,但至少可以讓教練及學生多一個選擇,依我觀察實體及遙距是兩班客人,可以開拓多點市場,我覺得做多了也不會太蝕底。」

全職經營網上健身課程之前,Fred 曾經任職銀行、大型健身中心教練,也試過於銅鑼灣開設自己的健身房

不過 Fred 也坦承起初開遙距班也有不少難度,「有些動作即使面對面教授也不容易,透過手機鏡頭遙距教授,難度就更加高,要不停嘗試鏡頭擺放角度,如何才有最佳效果。不過我也不太擔心,始終這些事情也是熟能生巧,做多了就研究到可行的做法,反而是很考個人的觀察力,就算親身教授,要精準地察覺學生的問題也不是易事,在網上由哪一個角度,可以分析到學員動作是否正確,更需要額外的觀察力,相信並非每位健身教練也可勝任。」

觀察力以外,Fred 也指出原來教練的誠信很重要,「每個行業也有害群之馬,健身這個界別也不例外,但就令不少人對我們有所誤解,尤其是在網上開班,見不到你的真人,信譽就更為重要,不過這很難一朝一夕建立,要靠長時間去營造,除了在 Facebook、IG 及 YouTube 持續出帖及拍片,還要與粉絲保持交流,付出心力回覆他們的留言及問題,慢慢建立關係,才能贏得他們的信賴。當然最後你也有有一定的表達能力,事關要透過手機用文字或影片解釋健身的動作,其實是件很困難的事,幸好早年我在《Recruit》有寫開健身專欄,從中訓練了文字功力,現時才能駕輕就熟。」

除了基本的健身動作以外,Fred 很喜歡分享飲食資訊,堅信「減肥唔一定好痛苦咩都唔食得」

科技難完全取代人類

聽起來要在網上開班授徒,看似殊不容易,但人人都可以開個社交媒體做自己擅長的事,會否擔心競爭很大?Fred 就認為毋須擔心,「一方面正如剛才所說,遙距教授健身並非所有人均可以做到,我反而覺得有了社交平台後,市場就變得更公平,以前你可能要靠關係才可以寫專欄或者上電視,現時你只要利用 Facebook 等平台就可以被人認識,競爭絕對是大了,但有真材實料的人根本不怕比較,公平地讓有實力的人賺取知名度,我認為是社交媒體最大的好處。」

疫情後,遙距授課意外地受歡迎,加上 Fred 早前移民英國,現時全力靠網上開班來賺取收入,但他卻始終認為,科技此刻還未可以取代人的位置,「我也有見過那些智能健身鏡,的確是可以教授到基本技巧,不過健身教練要照顧的,不是純從技巧來考量,也要照顧學員的心理狀況,例如標準的提膝動作要九十度,但可能學員柔軟度不佳或膝蓋曾經受傷,就未必可以做到;又或是今天工作有點忙,身體狀況或專注力不太理想,可能要減輕舉重重量,這些細微位智能裝置很難照顧到。」

「我對科技沒有任何敵視,不過最重要是應用科技好的一面,難以預計是否終有一天科技可以取代我們,但目前這刻人的因素還是很重要。」

Keith 年紀輕輕已經連環多次,曾推出不少 SportsTech 產品之後,才找對方向並轉戰 Fitness Metaverse 這個全新產業

將所有運動融入元宇宙

同樣看到運動的網上商機,OliveX 創辦人林基偉(Keith Rumjahn)走得更前,在 Google 輸入健身元宇宙(fitness metaverse)搜尋,他的公司出現在搜尋結果首位,原因是公司近年主打運動賺虛擬貨幣(move-to-earn)的遊戲。

「最傳統的健身是靠面授或 DVD 形式,而健身 2.0 進化至透過網上直播及穿戴式裝置來完成,健身 3.0 透過遊戲來推動,例如單機遊戲如 Ring Fit 等,我現時做的是健身 4.0,同樣是由遊戲帶動,但所有遊戲之間在元宇宙中互通,例如在我們的單車遊戲踩夠 100 公里,贏到了一件白色衫,這件衫可以帶到其他運動遊戲中繼續使用,構建起整個健身元宇宙,是我們的目標。」

以遊戲來賺取虛幣,並非今時今日才有的想法,Keith 早在 2017 年已推出過另一款深蹲程式,以手機前置鏡頭監察用家運動量,從而賺取虛擬貨幣,不過卻走得太早,結果那個項目沒有持續下去。

直至去年見到幣圈市場漸見成熟,加上公司獲本地數字資產獨角獸 Animoca Brands 注資,才再次燃起 Keith 的健身元宇宙夢,「我們也是跟 Animoca Brands 學習,他們早年已看好數碼資產市場,由手機遊戲公司轉型,並積極進行投資及收購,利用網絡效應將生意做大,現時他們持有的數字資產已以億計。OliveX 也在奉行這套模式,希望每一種運動也在元宇宙擁有 AR、VR 及 motion capture 等不同種類的遊戲,當然沒可能全部由我們開發,因此透過簽訂合作協議及收購,來壯大整個元宇宙。」

Keith 背後有「伯樂」區塊鏈獨角獸 Animoca Brands 創辦人 Yat Siu 的投資和指導,作為後盾之餘也在 OliveX 董事會跟他一起共事

香港發展數字資產有優勢

聽起來就像是 Google Play 一樣,只是整個 marketplace 充斥的是運動遊戲,希望將所有熱愛運動的人連繫起來,並且一邊運動一邊賺取虛幣,「以往在香港搞初創很困難,始終香港的創科資金有限,可能要到矽谷發展才能做大,或是要吸引到本地創投基金,先有機會解決融資問題。但在幣圈發展就不同,一來所有客戶也是你的投資人,可以透過眾籌匯集資金,真正做到去中心化;二來香港從事虛幣的人原來不少,投資於虛擬貨幣的人遠多於投資於初創的,就連全球最大數字資產交易所之一的 FTX,早年總部也設有香港,可見本地於虛幣發展有一定潛力。」

OliveX 的「健身元宇宙」旗下最新跑步遊戲《Dustland Runner》,鼓勵用戶做運動賺取密碼貨幣的 move-to-earn 機制,Android 版已經登場,iOS 版亦將不日上架

連 Meta 也進軍健身元宇宙,面對 Google 及 Meta 等資源龐大的對手,Keith 卻沒有太大擔心,「一來他們依然很中心化,對用戶擁有權依然不太放手,在區塊鏈的世界,對這些科技巨企並沒太大好感;二來他們均在美國上市,要依從大量監管規則,你見到 Meta 連推出虛擬貨幣也困難重重,結果最後也胎死腹中,就知他們要帶來改變絕非易事。」

事實上,Keith 的製作班底也不見得比他們弱,近年一口氣收購三間分別來自英國及台灣的世界級遊戲製作公司,因此團隊中不乏知名遊戲的製作人,「感覺上現時虛幣還是小眾玩意,不少人因不懂當中技術而卻步,希望藉着開發運動遊戲,可以擴大整個市場,令更多人認識虛幣及 NFT,一齊在元宇宙中做運動。」

Dustland Runner 以 GPS 技術追蹤和指引用戶,以跑步運動來獲取遊戲體驗和獎勵
元宇宙遊戲的故事背景發生於荒漠之上,第一季內容取名《The Fall of Kettlemine》

訪問片段

採訪、撰文:尹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