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應推行區塊鏈醫療紀錄系統

Omicorn 在香港社區肆虐,專家建議容許為 5 至 11 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但目前應否為孩子接種,仍舊是眾說紛紜。另一邊廂,疫苗接種紀錄的瀏覽,隨著政府防疫措施越趨「日常化」,某些場所更需出示接種紀錄方可進入。相關紀錄除了可儲存於安心出行,現時亦可儲存於醫健通。

據食物及衞生局公佈,去年有逾半市民已經登記醫健通,但大家是否了解這個平台背後如何存取資料?醫健通是由香港政府開發的電子醫療紀錄平台,讓公營和私營醫護機構在取得病人的同意和獲權後,雙向取覽和互通病人的電子醫療紀錄。然而,平台採用傳統的中心化系統,資料存放於政府的伺服器內,較容易發生數據遺失,遭受更改和攻擊。

事實上,每年世界各地都有發生不同程度的醫療紀錄洩漏事件,單是去年美國就有超過 600 宗,總體影響愈 2264 萬名病人。其中一宗重大資料洩漏事件,黑客入侵了美國佛州的「布勞沃德」健康系統

這個系統由 30 多個醫療機構組成,黑客入侵或導致 130 多萬人的社會保險號碼、醫療記錄等敏感信息被洩露。醫健通的組成與該系統有相似之處,加上醫健通於去年 5 月曾因為醫院管理局的「臨床資訊管理系統」故障而連帶出現短暫故障,安全隱患令人擔憂,更新電子醫療系統可謂迫在眉睫。現時香港政府亦積極使用創新科技優化各部門系統,區塊鏈相信會是上述問題的其中一項解決方案。

大眾對醫療及私隱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使用區塊鏈技術研發電子醫療紀錄系統,可於很大程度上解決安全隱患、文件缺乏統一標準的弊端。

首先區塊鏈能利用匿名性,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徵保護病人的隱私及資料安全,同時擁有進行即時儲存和多方共用的功能:病人可自主管理病歷,授權醫護人員查閱;醫療機構的參與可完整地保存病人的醫療紀錄,故病人能減少重複檢查。此舉不單節省病人金錢與時間,更可減輕醫療系統負擔。

長遠而言,安全而可信性高的醫療數據可用以制定公共衞生政策等。近年已有不少國家採用區塊鏈為基礎的相關醫療系統,香港實屬步伐緩慢。例如愛沙尼亞政府早於 2016 年採用區塊鏈技術儲存民眾病歷;台灣一所醫院於 2018 年推行「健康醫療區塊鏈平台」及「智鏈護照」。

於系統技術上,許多私營公營機構也在積極研發從公鏈平台加入聯盟鏈和私鏈元素的方案,以解決醫療區塊鏈網絡的延展性和隱私問題,例如醫療保險、藥物追蹤等。

總括而言,區塊鏈於醫藥業上的應用發展迅速,技術也漸趨成熟。放眼世界,當醫療區塊鏈網絡擴展至全球各國,或許他日終可以做到「一份病歷,世界通用」。

梁永熹

區塊鏈科研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本文標題為編輯所擬,原文標題《以區塊鏈實現病歷自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