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時代(廿三):創新思維助融入前海發展

中央推出《前海方案》,擴大前海合作區至超過 120 平方公里,預期會以現代服務業為切入點。前海被視為「藍海」,過去 10 年,已吸引逾萬間香港企業進駐當地,預計未來數十年的發展空間將會更大。

然而,礙於內地和香港無論法律制度、思想觀念、文化甚至語言均存在差異,本港青年對大灣區的機遇卻未見積極回應。要提升年輕人對大灣區工作的興趣,首要是設法減低他們的疑慮。本地智庫 MWYO 青年辦公室早前提出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網站打造成一站式資訊平台,給予有意前往大灣區工作的年輕人各方面的資訊及支援,包括就業輔導、協助住宿安排,以及解決職場及生活疑難等。我認為建議可取,但加強資訊透明度便非常關鍵。

事實上,要吸引更多年青人把握前海機遇,還須創新思維。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看到窒礙交流的重點,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毋須「翻牆」,包括 Facebook 及 Instagram 都可以使用,正常網上交流不會受限制,方便科研人員作資料搜集,有助合作區科研發展,值得借鏡。

有關當局同時也可考慮把前海打造成一個智慧特區,以具前瞻性的城市規劃,配合各種高新科技,既方便居民,也具備環保和防禦極端天氣的元素,最重要的是,以上種種方案由市民共同參與構建,尤其是香港年輕一代。我相信只要讓青年人參與策劃這個智慧特區,不但可提升他們對前海工作和生活的興趣,更能增添他們的歸屬感,有利香港融入大灣區的發展。

撰文: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鄧淑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