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同行 (十六) :疫情資源應如何分配

有指今次新冠肺炎疫情對長者特別不利,因他們大多患有長期疾病,容易引致併發症。但觀乎全球人口老化大國的日本,其長者的死亡率不算高,年紀老邁似乎不是構成死因的必然因素。那麼,疫情的死亡率主要取決於甚麼?

意大利在今次疫情的死亡率超過 12%,屬高死亡率的國家。其醫學組織 SIAARTI 在三月中發出指引,表示在這非常時期,深切治療部資源緊絀的情況下,基本原則是先拯救生存機會較大及預期壽命較長的病人,治療資源優次分配顯然易見。

三月下旬,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多名教授在《新英倫醫學雜誌》(NEJM)撰文,引述美國疾控中心的估計,全美擁有的 10 多萬部呼吸機不足以應付逾百萬計的新冠肺炎住院人士,建議當局把資源配給交由「分流委員會」以客觀性決定,當中便提出以三個條件審視病人,包括:(1)情況是否不可逆轉;(2)死亡機率;(3)反覆評估情況是否有改善。這做法牽涉道德問題,令人想起曾受熱議的無人駕駛之倫理標準。

科學期刊《自然》早前的調查,藉此了解駕駛者遇上事故時的決策,可作為無人駕駛的倫理規範。面對長者和小孩,全球 200 多萬人的回應中,北美及有基督教背景的歐洲國家多傾向於犧牲長者,這取決未必被傳統以長者為重的國家所接納。遇上資源不足,數據分析能幫助作出客觀取捨,然而當涉及道德倫理等主觀問題時,始終需靠社會廣泛討論,方能達成共識。

作者: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鄧淑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