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指香港電動車充電位不足 有礙電動車普及

全球關注節能問題,汽車市場近年更大力研發及推動電動車,儼然成為發展大趨勢。不過,在香港雖然已有好幾年的電動車稅務優惠吸引車主換車,例如豁免首次登記稅等,但成效平平未見突破。Unwire.Pro 就邀請到業界人士進行訪問,了解業界對於本地電動車發展問題的看法。

香港充電器與電動車比例不令人滿意

截至 2019 年 9 月底,香港有 2,506 個充電器供公眾使用,包括 1,006 個中速充電器,分佈在 18 區不同類型的樓宇內。另外,本港亦有 577 個快速充電器,分佈在不同地區,平均約 10 公里範圍內便有一個快速充電設施。

施耐德電氣 (香港) 數碼能效及智能方案業務總監 Stephen Cheung 認為,香港的充電器或充電站未能應付現有的電動車數量。他表示,根據環保處數據,截至本年十月香港共有約二千五百部充電設施,與電動車的比例大概一比五左右,有些先進國家可做到一比一,甚至充電站比電動車多。雖然香港的一比五不算太差,但應該仍處於較低排名。

▲施耐德電氣 (香港) 數碼能效及智能方案業務總監 Stephen Cheung(左)認為民居附近需增設充電設備才能培養電動車車主每天充電的習慣。

充電器需要更有效利用

之前電動車充電站大部分都興建在商業區、公用停車場和一些核心區域,與民居有一段距離,換言之很多時後電動車就需要與燃油汽車爭用車位,就算停車場有充電設施也好,都很大機會被燃油汽車霸佔,因此他預期將來會在民居或附近設施加裝一些充電設施,讓電動車用戶不用等到電動車沒有電力時需要排快速充電站。

政府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計劃中表示,將會投放二十億協助現有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加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但許多舊式商廈及屋苑都擔心使用量以及電力問題。Stephen 認為,香港大部分地方的電力設備即使提升也好,都會有其極限,不能無休止提升。

要將目前的設備變成能夠滿足安裝充電器的車位是有限制,他指出現時一項技術稱為 Load Sharing 可有助解決問題。如果一個停車場的電力設備原來只能夠提供十個車位在同一時段利用百分之一百的電力充電,當如果車主不需要百分之一百電力充電,或者不需要充滿電的時候,車主可以減少耗電量百分之五,甚至是最低的百分之二十五,騰出的電力就有空間在本來的十個車位以外安裝更多的充電設備。

這樣一來,人們無須花巨額把原來的電力設備大量或大規模提升,已經能夠滿足更多電動車用戶做到每天充電的習慣。由於今年都出現過電動車品牌停止本港充電站運作,造成資源浪費,所以充電器能夠兼容不同品牌車款亦都是一個重要因素。

施耐德電氣的EVlink充電器及快充電器亦被廣泛採用,現已安裝共500個充電點,遍布全港九新界28個地點,能兼容不同品牌的電動車使用

充電器普及為優先事項

除了資金支援外,政府也軟硬兼施,於 2011 年修訂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列明所有新建築物的私家車泊位應有至少三成可以提供電動車的充電設施,同時又通過寬免住宅和商業樓面面積,利誘發展商設站,意味著充電站會集中在新發展區域。Stephen 就估計,未來 10 年在硬件設備的提升不會太多,因為始終要維持一個平衡,讓更多人能安裝這項設備,將之普及。充電硬件技術上的提升在目前就是次要。始終要車主自己利用充電器,要推動電動車普及的話,充電設備安全及用家使用時的感受非常重要。

智能化設備可提升應用彈性

隨著時間過去,停車場或者大廈的充電器數量將會增加,對於物業管理公司或者業主來說,管理多部充電器其實有一定難度。如果充電器是能夠連上網絡,加入智能系統的話,變相可以有空間接駁中央系統,做到更多的功能。Stephen 指出,共享充電的方案透過例如之前提及的 Load Sharing 等技術,可以有更先進的應用。其中包括網上預約功能,讓車主可以更有效利用時間。

此外,將來充電器愈來愈多,未必可以全部繼續免費提供充電服務,因為很多時需要收回電力成本。付款方案也可以透過連網充電器執行。

▲Stephen 認為簡易操作及安全亦是充電器需具備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