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 Android 用家均十分期待 Google 助理推出廣東話版本。從 10 月 23 日起,Android 手機用戶只須更新「Google」 應用程式至最新版本,將裝置語言設定成繁體中文(香港)即可願望成真。不過廣東話版 Google 助理今次屬陸續推出市場,意味着並非全港用戶均可即時試用,而哪些用家能優先使用,官方則表示純屬隨機抽選,即使「親生仔」 Pixel 4 亦無優待;至於 iOS 則要待 Android 平台確保運作暢順才推出,現階段未有確實時間表,官方只公布稍後也可下載「Google 助理」應用程式。
蘋果 Siri 早於 2012 年開始支援廣東話,Google 助理至今才在港正式推出廣東話版本,到底是基於甚麼考量?這幾年默默研發,功能上又是否更勝一籌?
Google 香港營銷主管丁樂恩強調廣東話非常難學,「全賴人工智能和語音辨識技術的發展,令 Google 助理能理解廣東話,往後將藉機器學習不斷改進辨識準確度。Google 助理的目標是希望善用現有 Google 的服務,透過語音介面讓更多人可以簡便地使用操作,例如我正在下廚不便拿手機,即可以語音啟動 Google 助理搜尋食譜。」
母語操作最直觀 長者亦能善用如流
人稱 Ben Sir 的香港語言學家歐陽偉豪博士亦指出,語音尤其是以母語操作是人類最直觀而無須額外學習的媒體,以長者為例,他們未必懂得輸入法,加上視力欠佳手腳不靈活,要在手機上打字會有一定困難,以母語發出指令就簡單得多。
不過全球約有 6000 萬名操廣東話人士,各地區的口音、聲調、用語甚至語法均有別,Google 助理的辨識率有幾高?丁樂恩回應指官方暫未有相關數字,但強調機器學習會持續學習改良。而 Ben Sir 就認為一如學術研究,總不能「等齊人先食飯」,應循序漸進不斷改善,初步推出最廣為人知及使用的口音和語法,往後再逐步加入不同地域的區異。
開放平台助建語音助理生態圈
雖然 Google Echo 未能如 Apple HomePod 般支援廣東話,但相對 Siri,Google 助理廣東話版本的一大優勢便是開放平台,有助 Google 與本地企業共建生態圈。據悉目前已達成合作的包括 csl.、KKBOX、MOOV、八達通(目前僅限於查詢結餘)、OpenRice 和 THE GULU。其中,KKBOX 和 MOOV 採用了 Media Session API 接入 Google 平台,其餘合作夥伴則主要採用 Actions on Google。
用戶可以 Google 助理廣東話版本透過對話獲取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資訊,例如直接呼叫 Google 助理到指定音樂串流平台播歌、查詢最新智能手機產品資訊、查問附近餐廳、幫忙排隊訂檯、查詢餘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