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龐大數據眼高手低 九成受訪消費者認為企業個人化策略「半鹹淡」

走得較前的企業都知道「個人化」的重要,但能否良好實行又是另一回事。有調查透露,96% 的消費者認為不少品牌實際上只是提供「不盡如人意的個人化」,例如提供過時資料,又或者基於單次的互動就對其需求作出假設。調查機構認為,這是由於相關數據量非常龐大,企業難而妥善管理所致。

走得較前的企業都知道「個人化」的重要,但能否良好實行又是另一回事。有調查透露,96% 的消費者認為不少品牌實際上只是提供「不盡如人意的個人化」,例如使用過時資料,又或者基於單次的互動就對其需求作出假設。調查機構認為,這是由於相關數據量非常龐大,企業難而妥善管理所致。

 

品牌重視個人化 消費者感受不到

SiteCore 訪問 14 個國家及地區共 6,800 名消費者以及 680 位市務和 IT 決策者,發現 79% 的品牌非常重視個人化,但礙於種種困難,實行時並不理想。高達 96% 的受訪消費者認為,實際上只是提供「不盡如人意的個人化」,例如依然使用關於他們的過時資料(59%);品牌對客戶個人的詳細資料瞭解有誤(57%);品牌基於與消費者的單次互動就對其需求作出假設(54%)。

 

數據收集與整合能力不足窒礙個人化 中國企業問題明顯

SiteCore 指,出現這種落差,通常是由於相關數據量非常龐大,因而難而妥善管理所致。他們續指,品牌多表示平均會收集線上客戶的八種不同類型數據,涵蓋交易詳情、行為洞察和趨勢等,唯大約有三分之一(31%)的受訪品牌缺乏對所收集數據進行正確運用或分析的技能,而有42% 的受訪品牌則表示不具備整合所收集數據的能力。只有 12% 的受訪品牌能夠收集到個人層面的線上數據。

調查又發現,中國在 14 個受訪國家及地區之中,問題尤為明顯。57% 的中國受訪品牌缺乏數據收集應用方案之間的整合能力,比例高於全球平均水平(42%)。此外,相當多的中國內地品牌欠缺收集(36%)或儲存客戶數據 (26%) 的技術;相比之下,全球平均水平分別為 20% 和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