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自詡 KOL? 亞洲初創 AdAsia 用人工智能拆解追蹤者數據

KOL 的「追蹤者(follower)人數」是最常談及的指標,畢竟數字「幾十萬上落」,但追蹤者的特徵、KOL 的種類,似乎被人忽略。有初創企業便透過人工智能,分析每個 KOL 的追蹤者之性別、年齡組成,並為每個 KOL 分類,助營銷人員找對的人進行推廣活動。

在 YouTube、Facebook、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的興起下,只要追蹤人數夠多,用戶就可以自稱 KOL,在「有 like 有飯開的時代」中賺錢。只是,當愈來愈多人自詡 KOL 時,一眾營銷人員又如何肯定「他」就是理想對象?

KOL 的「追蹤者(follower)人數」是最常談及的指標,畢竟數字「幾十萬上落」,但追蹤者的特徵、KOL 的種類,似乎被人忽略。有初創企業便透過人工智能,分析每個 KOL 的追蹤者之性別、年齡組成,並為每個 KOL 分類,助營銷人員找對的人進行推廣活動。

▲AdAsia 香港副總裁談裕聰

「我們不是 KOL 經理人」

亞洲初創企業 AdAsia 去年八月推出 CastingAsia 平台,營銷人員可找到不同地區的 KOL 檔案,包括分類,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平台上的追蹤者數量,以及他們的性別、年齡層分布等。AdAsia 香港副總裁談裕聰亦補充,平台亦會透過人工智能技術,分析 KOL 發布帖文後的反應,例如讚好數目的改變、留言的反應等。如此一來,營銷人員不但能以更全面的角度挑選合適的 KOL 進行推廣活動,事後亦可獲得數據制作報告。

▲ CastingAsia 的用戶界面

但是,KOL 要怎樣做才能加入 CastingAsia 供營銷人員挑選?談裕聰指他們有兩個做法。首先他們在亞洲各國均設有KOL 小組物色合適的 KOL;第二,KOL 亦可自薦加入。

在一些電視節目,我們看到 KOL 的追蹤者數量要數以萬計才有「牙力」,但對 CastingAsia 而言,這並非加入的門檻,因為他們也需要「Micro Influencer」— 在小眾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人,讓營銷人員能針對目標顧客的興趣,選擇更貼近的 KOL。

談裕聰接受訪問時亦多番強調:「我們不是 KOL 的經理人。」

▲ CastingAsia 的用戶界面

 

香港 KOL 市場處於起步階段 中台地區愛用直播賣產品

訪問當日,AdAsia 展示了香港其中一位前主播的數據分析,顯示她不乏追蹤者(而且絕大部分的追蹤者都是男性)。不過談裕聰認為,香港的 KOL 市場才剛剛開始:「KOL 市場是因為 SNS(Social Networking Sites) 的興起而出現。廣告平台應與觀眾出現的地方一致。現在年輕一代都在 Facebook、Instagram ,所以推廣的平台應集中在那兒,如網絡電視和 KOL。」他又指,香港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因為除了傳統常用的西方社交平台,中國的平台現在似乎亦在某些地方活躍起來。

而從整個華文地區而言,直播在香港固然流行,但在中國和台灣就更加熾熱。「中台地區乃至東南亞愛用直播售賣東西,做法與外國的直播購物台類似,但該模式在香港較少有。」

新加坡有不少 Facebook 專頁會直播進行拍賣會。拍賣期間,賣家會介紹貨品,並通常設下一分鐘倒數。此時買家便會在留言區爭奪貨品,成功得到貨品的買家之後需要透過銀行轉帳確定交易。

 

新興市場增長快 成熟市場收入高

作為立足新加坡的亞洲初企,談裕聰對整個亞洲的數碼營銷市場亦有一番體會。「東南亞新興國家市場的增長率快,因為他們的基建本身較為落後,故當發展時便可直接使用最新的基建。」他續指,當地不少人第一次上網都是透過智能手機,因此社交網站成為了他們的主要體驗。

至於像香港等的成熟市場的增長速度則較為緩慢,但整體收入會較多。談裕聰認為,社交網絡於該些市場已十分普遍,但並不局限於智能手機中。他又指,KOL 市場在成熟市場發展仍然迅速,但廣告客戶與新興市場相比有更嚴謹的要求,例如要追蹤讚好數字、負面評語等等。

展望將來,談裕聰說今年 AdAsia 開始把重心轉至北亞市場,包括香港、台灣和東京也設立辦事處,而香港亦是該區的中心。他又透露,公司有在香港或美國上市的構思。

▲ 智能手機於發展中國家持續滲透,致數碼營銷市場持續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