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大數據、機器學習,談到這些科技趨勢不少人可以侃侃而談,不過亦有人一竅不通。近日有調查發現,香港對科技術語的認識不足,五分一受訪商業領袖承認,不太了解大數據、雲端軟件即服務等用語;更有不少受訪者表示未聽過物聯網及機器學習這類創新科技。專家建議,供應商與客戶溝通時應使用商業語言來取代科技術語。
科技術語不斷改變 港人認知不高
Epicor 近日一項調查發現香港對行業術語的認識令人擔憂。調查指,隨着科技術語不斷改變,世界各地的商業專才正在努力了解他們所需要的技術,以加強未來的業務發展。
然而最少五分一的香港受訪商業領袖承認,他們認識,但不太了解一些常用的科技用語,例如大數據 (21%) 和雲端軟件即服務 (29%)。儘管科技界在多年前已經不斷談及這個趨勢,他們正在探索其他的創新科技應用,例如人工智能、數字雙胞胎 (Digital Twin)、及對話系統。
當 Gartner 提到,「人工智能應用與先進機械學習」及「智能物件(intelligent things)」是 2017 年的科技趨勢時。Epicor 的調查發現香港用戶對這些詞彙比雲端及大數據還陌生。舉例來說,大約三分一受訪者承認,他們對物聯網 (39%)、3D打印 (33%) 及機械學習 (39%) 不熟悉,有更多人更加未聽過這些創新科技。
專家建議宜用商業用語解釋科技投資回報
在科技高速變化的世界中,大量的術語或可以有解釋,但很多商界精英對影響着他們重要創新技術並不清晰,儘管科技被認定為對業務很重要。
雖然商業精英認為術語令人難以招架,但他們意識到,投資在科技上將可為業務帶來增長。同一項調查顯示,有 88% 的高速增長企業,會優先投資於資訊科技,相比起增長緩慢的企業,只有41%持相同觀點。另外,近半數 (47%) 受訪者認為,資訊科技能協助他們在市場中迎接挑戰,擁有較高效率 (38%) 和較佳的策略 (33%)。
Epicor 軟件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市場總監 Celia Fleischaker 表示,很多企業相信投資於科技的重要性─很多企業都從中得益。然而,有些人並未意識到最新科技已經準備就緒,而複雜的術語和快速變化的環境可能是影響的因素。
Six S Partners Inc. 主席 John Preiditsch 補充,比起科技本身的細節,客戶更關心科技所帶來的商業效益。企業需要證明,投資在科技上的每一分錢都是值得的,唯使用術語或科技字眼,出現的言語差異會令到決策者卻步,使用商業語言解釋科技投資帶來的效益和回報,遠較談及人工智能、物聯網或科技詞彙,對協助客戶接受及理解最新科技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