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個人品牌對求職者無益 專家指只會便宜雇主

網路時代讓每一個人都有成名的機會,把自己當成個人品牌來經營被當今求職者奉為圭臬,但是太過重視形象導致個人光環重要性掩蓋了許多職場上需要解決的優先事項,不但會讓傳統的勞雇關係發生變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沒有任何幫助。

網路時代讓每一個人都有成名的機會,把自己當成個人品牌來經營被當今求職者奉為圭臬,但是太過重視形象導致個人光環重要性掩蓋了許多職場上需要解決的優先事項,不但會讓傳統的勞雇關係發生變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沒有任何幫助。

 

QUARTZ 分析指出,現在求職者非得把自己包裝得跟可口可樂一樣,導致每個人為了經營自己而忽略傳統工作提供的價值。印第安納大學人類學教授 Ilana Gershon 對個人品牌感到不以為然,他花了一年時間訪問與觀察矽谷等地區的求職者與雇主,發現個人品牌效果實在被誇大了。

他認為現在許多演講者和職業訓練者太強調個人品牌,但實際上對求職者而言並沒有幫到他們,發展個人品牌的主要功能只有讓人們感覺在越來越惡劣的工作環境裡,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還有控制能力。

由於過去 30 年的職場變得愈來愈不穩定,個人品牌概念就由此而生,工會萎縮、每週上班時數增加,現在美國全職員工一週工作 47 小時,比 10 年前增加 1.5 小時,今天年輕人大學畢業頭十年平均做過 4 份工作,也是上一代的 2 倍,勞工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但工作提供的保障與穩定性更低。

Gershon 指出,個人品牌也改變了雇主和僱員之間的關係,以前的員工與雇主關係是一種時間和技能的交易,僱員出租自己的時間與服務,剩下一天是你自己的,但現在人開始將自己視為個體企業,雇主和僱員的關係越來越像兩個企業間的合約,像 Uber 這樣的公司員工都是獨立承包商,Uber 表現出一副自己是未來理想的工作形態,但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

Gershon 認為,個人品牌不是得到一份工作的方法,而是一種讓自己適應現在職場缺乏安全感的一種方式,沒有工會和沒有工作保障,就業不穩定,工作之外的生活消失了。當人們要對品牌負責,就必須隨時隨地保持開業狀態,就像一般公司公關必須每時每刻繃緊神經,確保世界上每則訊息都對品牌有利。

此外,將自己視做一個品牌也有礙勞工團結,因為品牌會相互競爭,勞工不會聚在一起要求更高的工資、醫療保健或合理的休息時間。當人們認為自己是品牌時,他們說的是聲譽、外在和行銷語言,與道德責任無關。

那麼該用什麼方式來看待現代勞工呢?Gershon 認為雇主和勞工不應該把人當作財產或企業,而是把人當作工匠,這樣一來,從事一樣工作的人才會看到自己面臨的結構性問題,讓人們把焦點從自己身上放到組織,而不是忙著自我包裝。

總而言之,把自己當成品牌來經營到最後只是便宜了雇主,對職涯沒有幫助也是浪費自己的時間。與其花時間想如何突出自己,不如多思考如何讓自己與其他相同遭遇的人團結在一起。

(本文由 TechNews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