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人工智能的康莊大道 必須在教育上先發制人

自動化、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納米技術與其他科學科技發展太快,加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程,許多人擔心勞工技能跟不上,將導致龐大的失業潮,恐引發社會動盪,但也有專家認為,所有事情都是兩面刃,科技也可創造一批新的中產階級興起。

自動化、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納米技術與其他科學科技發展太快,加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程,許多人擔心勞工技能跟不上,將導致龐大的失業潮,恐引發社會動盪,但也有專家認為,所有事情都是兩面刃,科技也可創造一批新的中產階級興起。

科技不會造成大規模事業 但人類勞動價值將持續貶值

微軟執行長 Satya Nadella 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警告,人工智能可能會導致社會動盪或是過度監管,若方向不對人類社會可能會走入惡性循環。華爾街日報記者 Christopher Mims 撰文表示,科技並不會造成大規模失業,且自動化已經增加了更多新工作,這也是美國將近完全就業的原因之一。

雖然許多工作仍在,但薪資大不如以往,過去孕育中產階級的製造業或服務性工作薪水大幅貶值,是現在經濟學家所謂兩極化勞動市場的主因,少部分可以駕馭科技提高生產力的高技術勞工,能夠替代他人的勞動而得到相應的報酬。然大部分人都感到財富縮水。

兩極化衝擊中產階級,且人類勞動價值會持續貶值,部分原因是較高薪酬的知識工作消失,跨國企業從客服中心到人力資源部門都可以自動化,這些企業將任務帶回祖國,但不帶來任何工作。

 

人工智能加速趨勢 教育需重新培育人才

幫助跨國企業實現關鍵業務自動化的公司 Blue Prism 過去幫一家英國零售企業發展自動化,引入大約 300 台機器人,取代原本需要 600 人的工作,不但節省人力,還省掉辦公空間。

人工智能可以加速這一趨勢,如報導訪問提供智慧助理的新創公司 x.ai,其執行長表示,雖然剛開始培訓人工智能助理需要聘請常春藤學位的人在曼哈頓辦公室工作,一旦完成大部分的培訓工作,就可以把剩餘的工作外包到美國以外的團隊。

人工智能可以完成的任務數量呈指數增長,但其背後需要的勞動力增長卻慢得多,或保持平穩。麥肯錫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只要使用現存的技術,員工花在工作上的時間 49% 可以被自動化取代。

報導認為,解決兩極化的方法之一是解決勞動力市場中的「技術差距」,例如美國勞工統計局預測,到 2020 年,程式人員需求將達 100 萬個。

教育經常被稱為解決技能差距的答案,但教育通常反應遲鈍,專家認為必須主動研究工作任務,找出哪些是可自動化,哪些工作最危險,並評估個人技能,政府和企業就能夠確定被資遣員工適合做哪些其他工作,並讓他們接受這些技能的培訓。

像這樣的解決方案先決條件是,企業願意使用這樣的工具來重新培訓工人,或者受政府訓練的被資遣勞工可以贏過機器發展速度,重新找到適合職位。

總之,當所有企業執行長與政府領導人都擔心科技造成的低薪與失業潮,與其口號治國,不如先發制人,在科技變遷之前展開行動,或許還能領先創造新一批中產階級,迎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康莊大道。

 

(本文由 TechNews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