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港鐵 ﹣「嘟!」、買汽水 ﹣「嘟!」、食午餐 ﹣「嘟!」,相信讀者每天也「嘟!」過無數次,八達通已成為港人生活的一部份。八達通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 IT 工程之一,是全球首創大型非接觸式智能卡收費系統,對於八達通卡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甘志深(Sammy)及他的團隊來說, 「嘟!」代表更深意義,能夠參與這項為全港 700 萬市民服務的 IT 工程,滿足感不能言喻。
工程浩大複雜 從零開始
八達通技術總監甘志深 (Sammy)就是這「浩瀚工程」的 IT 主帥,他分享說:「1995 年我加入地鐵負責籌備八達通系統,需要在短短兩年內正式推出,難度十分高。首先除了地鐵公司領頭外,還有來自 4 間公司(代表 5 個收費系統)包括當時九鐵屬下的東鐵及輕鐵、九巴、城巴以及油麻地小輪的同事共同籌畫,以及外判公司的人員,參與這項工程的人數超過 1,000,聯絡統籌絕非易事。」
「另外,六個大型不同的收費系統需要全面整合互連,背後的數據傳輸及紀錄也必須合乎會計、核數、前線服務、營運環境及機械技術等等的要求,單從技術層面而言,已相當複雜;再者,當時全球還沒有類似的實踐個案可供參考,我們的團隊唯有自行研發這一套『獨一無二』的綜合收費系統,其中包括日本 Sony 公司為我們度身訂造的非接觸式智能卡,全球首次在香港推出,成功推出後的大約四年,這項技術才在日本的 JR 火車應用 。」
憑藉在香港的成功經驗及個案,八達通的系統技術及營運方案今時今日已輸出至包括:荷蘭、迪拜及新西蘭等其他國家。
港產技術 創新全球先河
香港本土研發技術亦包括八達通前身的地鐵儲值車票,你記得及曾使用過嗎?地鐵儲值車票在 1983 年推出,車票可儲存價值,在當時其他國家只提供月票或單程車票,仍沒有「儲值」這概念。地鐵儲值車票每次車費逐次扣減, 最後並可享尾程優惠,通常乘客會計算到餘額只剩下 1 毫,才乘搭最遠、最長、最貴的一程。
Sammy 認為:「儲值車票是 90 年代創新的應用,不但讓本地 IT 團隊累積研發土生土長技術的經驗,亦成為將來開發八達通的重要基礎;同時讓市民早已習慣使用電子貨幣,當八達通推出時更加容易為市民接受,數據顯示八達通正式推出三個月內,已經售出超過 300 萬張,超過一半的儲值車票乘客已轉用八達通,市民很快便接受了新的收費模式。」
現在八達通的 IT 團隊超過 160 人,在開發初期雖然有外判商的協助,但推出後,為了更快擴展八達通應用至小巴、7﹣11 及汽水機等等,Sammy 的團隊決定全權由內部研發,「土製」新應用。
百分百港產 IT 人 勸「Stay Hungry」!
Sammy 是百分百港產 IT 人,在理工大學修讀電子及電腦課程,及後在香港科技大學修畢 MBA 和資訊系統管理的雙碩士學位,曾於 Nixdorf、Digital Equipment 及 Unisys 任職,於 1995 年加入當時的地鐵公司。Sammy 認為香港的 IT 人技術絕不遜於外國,而且勤奮、具彈性,但在人際溝通技巧、創意創新及分享文化方面仍是外國的比較優勝。
「我認為香港 IT 人除了技術方面要懂得變通及追上潮流外,溝通技巧亦十分重要,亦應常常保持好奇心,要不斷推動自己進步,正如 Steve Jobs 所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一樣。IT 人不一定要到外國留學,但要擴闊自己的眼界及思維。」Sammy 勸勉香港 IT 人說。
IT 外的最愛:拆東西
Sammy 好奇心很重,從小便喜歡拆東西來研究其運作,由小時候的三輪車、玩具車、收音機、鬧鐘到比較近期的電話及 Mac mini,解體完再重組,他堅持尋根究底,要比其他人理解更深,這正正是他多年來做事的理念,不只單看表面而做任何決定。
作者:Ping Wong 王嘉屏
從事資訊科技及通訊業超過十年,專責業務發展及市場推廣,現為香港互聯網協會秘書長,亦為多間香港傳媒的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