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講及我們日常生活中並沒有宏觀地看物聯網,而我們也誤解了智能的定義,這其實是涉及十分龐大事情及很多基礎組成。物聯網真正定義是指以舊有模式製造出新服務或新產品。
上篇講及我們日常生活中並沒有宏觀地看物聯網,而我們也誤解了智能的定義,這其實是涉及十分龐大事情及很多基礎組成。物聯網真正定義是指以舊有模式製造出新服務或新產品。
當我們確實考慮分支和連接大量收集數據感應器、裝置和機器一起後,這一刻才知道甚麼是重要,這就是資訊會被翻譯成一些我們從沒見過特定行為。這世界其實是十分細小,現時講求最少回應時間、即時回應以改變狀況,以及不平衡地控制以管理資產和資源。
如何宏觀地看物聯網
重點是不要從細小角度地想,物聯網並不是關於企業裡節省成本,而是顛倒舊有企業模式,製造新服務及新產品。這會影響每個行業想像力,包括農業、保安、災害管理和醫療…還有很多。
舉例說,建築公司開始裝備感應器於地窖和貨車以監察存貨狀況,如水泥數量,傳送到雲端平台以加速運送,確保輸送管穩固。另外,大型石油公司開始使用手機程式、感應器對機器技術以應付意外及即時分析,作出行動。當感應器發現到有泄漏等意外時, M2M 技術就能知會工人馬上作出修補。
另一以物聯網應用在石油例子是建設智能油井。油井安裝了流量監管裝置和地洞感應器,所以人們能夠從地面進行監管及控制,令工人不需再親身冒險。智能油井使用了 4D 地震科技,能夠監管氣體爆發、水流、壓力轉變和其他突變,令其更易預計及控制地震所帶來的危機。
不過以上的還是思想太狹窄,物聯網不單止能應用在建築及能源上,感應器還可化身不同感應,如量度力量、重量、扭轉力、壓力;發現氣體或化學品;聽到聲音如震動;接觸到氣溫、感應動力…等。我們有能力以實時收集這些不同形式的數據,擴大這方面應用。
如何把這些大智慧變得有用?其實這一切都不知不覺地融入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如我們回家時,家裡總會有一些感應器,如汽車防盜系統、家居保安系統、煙幕感應器等,可見當我們思想闊一點時,其實物聯網涉及範圍是很廣的。
善用科技改善生活
科技說到底其實就是改善人們生活,這向來都是科技存在的核心價值。我們該思考如何使用科技預測及預防問題。如果一輛汽車裝備了智能電池,那麼它能夠告訴駕駛者實質使用期,還有多少能量;如果人們能實時監察及控制資產和用具,那麼就能知道在哪一分鐘用具會出現問題,追縱地點及原因,那就能享有節省成本的優勢。
穿戴科技也能夠改善健康和醫療,如將推出的 Apple Watch 具備感應器,可以監察心跳率以助鼓勵人們進行健康生活。同時也能把感應器安裝在鞋子裡,當我們進行慢跑運動時能夠顯示跑步距離和時間,計算出已燃燒的卡路里。那麼之後是甚麼?就是優化醫院設施,將來可能有一天醫院能夠安裝感應器偵測病菌數量、種類和爆發疫症風險,更能偵測病人所帶來的病毒,這將會是對人類來說一大褔音。
由此看來,物聯網比我們想像中廣闊高深得多,並不只是單單為企業節省成本,而我們亦應該細看科技,因為科技和人類息息相關,融入在生活中每個角落。能宏觀地看科技,這樣才會進步。
Source: W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