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 IT 創業圈不斷壯大,而且不少創辦人更是來自海外,專誠來港開展自己的新事業。到底香港有什麼吸引之處?早前投資推廣署舉行了 StartmeupHK 全球創業比賽,比賽評審們更在專訪裡分享了對香港創業生態的看法,值得有志創業者留意。
StartmeupHK 創業比賽吸引 47 國家地區參賽者
香港一直被譽為是全球最佳營商城市,理由包括稅制簡單、法制健全等眾所周知的優勢。早前香港投資推廣署舉行了第二屆「StartmeupHK 創業計劃 2014」比賽,不僅得獎者來自香港、英國、美國,參加者亦來自世界各地包括瑞典、芬蘭、德國、日本、以色列、印度等國家,充分顯示香港在「創業城市」上的優越性。
StartmeupHK 創業計劃 2014 旨在吸引世界關注香港作為亞洲領先的創業及創新中心的潛力。今年共收到 550 份參賽申請,報名公司來自 47 個經濟體系,比去年 384 份、來自 39 個經濟體系的參賽申請,有超過四成的大幅增長。
該署早前在「StartmeupHK 創業論壇」上,從 14 位優勝者中選出三大終極獎項及三個新設的獨立獎項:金融科技、智慧城市及數據分析。獎品總值 74.5 萬美元,包括由贊助機構提供的專業服務、創業培育和共同工作空間及友導計劃。
論壇上經過評判及現場觀眾兩輪最後篩選,終極大獎得主分別是來自香港的 Freightos、美國的 Perseus Telecom及英國的 Scoutbots。同時來自英國的 Easy Finance、美國的 Seevider及香港的 Scoutbots,亦分別贏得三個新設的特別獎項:金融科技、智慧城市及數據分析。
港四成創業者來自海外
比賽參加公司來自全球各地,而且參賽隊伍數目比去年多出 43%,反映香港作為創業城市是受到肯定的。根據投資推廣署提供一項在 10 月時的調查數字,香港的新創企業中有 30% 是以 ICT 為骨幹,12% 是以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為業務,9% 屬於專業及顧問服務類,8% 是金融科技類別(FinTech),6% 是教育和培訓類別。
目前全港約有 1,065 家 Startup 公司和 1,115 位創辦人,53% 是本地香港人,40% 來自海外人士,最後 7% 是歸國人士。投資推廣署署長 Simon Galpin 表示,有遠見的創業家選擇在亞洲尋找商機之餘,也把目光聚焦香港,因為看到香港可讓他們發揮所長。
香港自由經濟模式一向是吸引元素,最少的管制讓創業者可有無限的空間,發展自己富有創意的商業方案。而且香港有很多官方提供的貸款及技術支援,讓他們能獲得在其他地區未必能得到的支援。除了看好香港本身的市場,不少外國創業家是看好中國市場的前景,既觀望中國市場,同時也瞄準全球市場。
香港繼續是中國的窗口角色
StartmeupHK 論壇前夕,Simon Galpin 聯同多位比賽評審一起接受媒體訪問,分享對香港創業環境的看法。Simon Galpin 指出香港相當國際化也有健全的法制,在香港部署據點再進入中國市場是很常見的做法。
比賽評審之一、Yolu Co Ltd 創辦人及主席 Richard Robinson 表示,中國市場非常龐大,單靠中國市場內銷已可以做很大的生意,很多外國公司都希望在這市場分一杯羹。而香港一方面是國際城市,英文能力佳,但同時也很了解中國文化,透過香港了解中國市場是很合理的。
Simon Galpin 同意這看法,他認為中國市場相對較外國獨特,不能用外國那一套直接在中國實行,就以透過社交網絡行銷而言,外國常用的 Facebook 就用不了,只能用微博、微信,而這些工具香港人就比外國人更擅長。香港一如過往能提供一個引路人角色,即使已是科技經濟的時代。
中國創業圈具侵略性事前須適應
另一評審、Kauffman Fellows 主席及行政總裁 Phil Wickham 讚揚香港在創新水平上一直處於全球領先位置,但是他卻提醒香港,北京、上海的創業生態環境正在急趕而上,愈來愈多瞄準中國市場的公司,都放棄先在香港建立據點的方式,如果香港不留意的就會被追上。
不過 Richard Robinson 也補充指,中國的創業圈文化跟外國有很大不同,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等幾家大公司主宰了市場,而且很具侵略性,生意模式是獨佔市場、要贏、要競爭對手輸。這種文化跟外國有很大分別,如果不習慣的話,中國市場不僅不能令你成功,反而只會鍛羽而歸,在事前必須留意這種風險。
創業生態環境有很大改善
但眾所周知,香港租金人工都不比紐約、矽谷來得低,而資金未必充足的新創公司亦未必願意花大筆金錢在租務上,因此具彈性的 Co-working Space 就成為最好的選擇。
Simon Galpin 表示香港近年整體創業生態有很大的發展,Co-working Space 大量成立是重要原因。由於 Co-Working Space 租用模式具彈性,就算外國公司只需要短暫停留香港也不用簽長期租約,也不需要租用很大的地方就能開始業務。
他引述數據指出,香港培育新創團隊機構(Incubator)由 2010 年的 3 家,增加至目前的 34 家,Co-Working Space 也有 27 家,為創業家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他認為最近數年香港的創業生態環境有很大的改善,上述機構功不可沒。
臨近中國具地緣優勢
Simon Galpin 認為香港另一優勢是臨近生產基地,眾所周知珠三角區是世界工廠,香港往返這些地區只需數小時車程,設計的產品可以很快就送往工廠製成試作品,並可以在很快的速度內作出修改。這些好處是遠在矽谷卻得不到的。
另一方面,Simon Galpin 指很多人認為香港市場細,但香港是旅遊城市,在這裡做生意的品牌能同時瞄準香港、中國和全球市場。因為旅客來港消費時會看到這些品牌的行銷,廣告形象會植入到他們心中,不僅形象國際化,香港產品也具有品質保證,這對日後欲踏足中國市場時帶來很大的優勢。
創業者必須專注和熱情
在訪問尾聲時問到一眾評審,成功的新創公司需要什麼特質。評審之一、Anthemis Group 創辦人及總裁 Nadeem Shaikh 表示產品必須「以人為本」。有時使用者未必就是付錢的顧客,但他強調只要有足夠的使用人數支撐,就一定能找到願意付錢的人,這些人可以是重度使用者,也可是行銷推廣者,但前提永遠是龐大的使用人數。
另一要點是創辦人本身必須要有熱情。Nadeem Shaikh 表示沒有一個體育金牌得獎者是以「賺錢」為原動力的,要做到最頂尖的金牌選手,必須要有熱情在背後支撐,因為如果只是要賺錢的話有很多方法,但要創業成功卻必須專注熱情在一件事上,這就很難做到。
另一位評審、True Global Ventures 創辦人及總監 Dusan Stojanovic 則表示,創業者需要找到一個優秀的業務模式,這樣才能吸引到投資人的青睞,即使你可能完全未開始做你的產品。有好的產品也有客人,但成本太貴也沒用,像 Uber 一類公司就把最花錢的部分(照顧車隊)省略掉,這種模式對投資人最有吸引力,因此彈性思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