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難擠身頂級企業 CEO? 25 年後全球三分一新任 CEO 為女性

Qlik 發現 250 名來自亞太區的 CEO 中,只有 3.2% 為女性,而當中香港更欠缺女性 CEO 任職最頂尖機構,反觀印度、新加坡及中國的 8%、5% 及 2% 有著強烈的對比。不過另一針對全球上市公司 CEO 的研究顯示,過去 5 年中新任女性 CEO 的比例顯著高於之前,更預計到 2040 年將有三分一的新任 CEO 為女性。

商業智能(BI)工具 Qlik 早前推出《Where Do APAC CEOs Come From》報告,剖析了香港及亞太區內典型 CEO 具備的特質和比例。縱使今日香港職場已經男女平權,但數據仍顯示香港女性未能擠身本港頂尖企業 CEO 的職位,100% 受訪香港龍頭企業的 CEO 均為男性,年齡約 54 歲,其中大部分均畢業於海外大學。

 

香港女性 CEO 比例遠低於印度、新加坡

Yahoo 有 Marissa Mayer、HP 有 Meg Whitman、IBM 有 Ginni Rometty。雖然今時今日愈來愈多女性成為 IT 名牌公司的 CEO,但原來這風氣還完全未吹到香港來。Qlik 早前就亞太區的 CEO 作調查,為「2013 福布斯全球 2,000 强」排行榜中首 250 間以亞太區為基地的公司的 CEO 並加以分析,包括其性別、年齡、教育背景、行業和過往曾擔任過的職位。

結果數據顯示,現時女性佔全球勞動力約 40% ,但全球董事級別的女性成員卻只佔整體人數的 10%。Qlik 發現,250 名來自亞太區的 CEO 中,只有 3.2% 為女性,而當中香港更欠缺女性 CEO 任職最頂尖機構,反觀印度、新加坡及中國的 8%、5% 及 2% 有著強烈的對比。儘管香港各界正努力爭取商界的性別平衡,可是發展緩慢,商業女性還是與本港龍頭企業的頂尖職位無緣。

香港女性未能擠身本港頂尖企業 CEO 的職位,100% 受訪香港龍頭企業的 CEO 均為男性。

 

八成 CEO 具海外大學學歷

有別於其他的亞太市場,在本地升學的 CEO 僅為 17.6%,香港 CEO 絕大部分畢業於海外大學(82.4%),相對亞太區內只有 36.7% CEO 畢業於海外大學為高。其中在美國升學(30%)的香港 CEO 佔最多,其次為英國(12.5%)、法國(5%)、澳洲(5%)及加拿大(5%)。而哈佛大學更是本地 CEO 們的首選學府,緊接著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舊金山大學及歐洲工商管理學院。

而本港大學方面,首選的三間學府為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當中以商務為最受歡迎的學科(25%),緊接著的是法律(12.5%)、經濟(5%)及商業管理(5%)。此外,30% 的香港 CEO 均具備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資格,高於亞太區內 CEO 的平均比率(23%)。

哈佛大學是本地 CEO 們的首選學府,緊接著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舊金山大學及歐洲工商管理學院。

 

約三成擁有十年 CEO 經驗

香港 CEO 的平均年齡為 54 歲,當中更有 CEO 的任期已達 35 年。香港擁有亞太區最年長(84 歲)及最年輕(33 歲)的CEO,他們的年紀相差 51 年。70% 的香港 CEO 擁有少於 10 年作為 CEO 的經驗,60% 的 CEO 擔任現時職位少於五年,而 12.5% 在擔任此職位前並不是 CEO──即首次擔任全公司的決策頂點。

25% 的香港 CEO 來自地產業,其次為商業服務(20%)、金融業(12.5%)及能源業(12.5%)。而中國內地的 CEO 主要多來自金融業(28.6%)、製造業(22.4%)及能源業(18.3%)。

25% 的香港 CEO 來自地產業,其次為商業服務(20%)、金融業(12.5%)及能源業(12.5%)。

 

2040 年將有三分一新任 CEO 為女性

雖然報告結果對香港女性高級管理人員挺氣餒,但其實女性 CEO 抬頭的風氣一直在全球吹起。據《華爾街日報》在 5 月時報導,博斯公司(Strategy&)針對全球市值最高 2,500 家上市公司 CEO 的研究數據顯示,女性 CEO 在大機構中愈益普遍,過去 5 年中新任女性 CEO 的比例(3.6%),顯著高於之前的 5 年(2.1%),報告更預計到 2040 年將有三分一的新任 CEO 為女性。

數據顯示,由 2004 年到 2013 年北美公司中的女性 CEO 以 3.2% 的比例高居全球首位,中國女性 CEO 則以 2.5% 屈居第二,而一向有父權傾向的日本則以 0.8% 位列最低。中國女性 CEO 比例提升,報告認為是獲得了充分的就業支持及社會地位提升,導致高層中的女性逐漸增多所致。

 

IT 行業最有利女性 CEO

就如文初所列舉的幾個名字,最近十年 IT 機構接連有女性 CEO 上任,而且統統是業內最大的響噹噹品牌。數據顯示,IT 行業女性 CEO 以 3.1% 位居第一,其次是消費品領域的 2.6%。而從職業背景上來看,女性 CEO 比男性更有可能來自公司外部,也許這仍跟職場女性的「無形天花板」有關。

數據顯示,65% 女性 CEO 從公司內部選拔,同期有 78% 的新任男性 CEO 來自公司內部。博斯公司合伙人 Gary L. Neilson 分析,很多機構都難以培養足夠多的女性高管,因此在挑選下任CEO時,董事會往往發現公司外部有更多的女性候選人。

 

女性 CEO 易揹黑鑊

報告同時發現,機構聘請外部 CEO 往往出現在一家公司狀況不佳的時候。Marissa Mayer 來自 Google、 Meg Whitman 來自 eBay 都是實例,而且前者更是臨危受命的最佳例子。女性 CEO 似乎成為機構「換個角度思考」心態的具體體現,而且更常被用於揹黑鑊──因研究同時發現女性 CEO 比男性更有可能被迫離職,比例以 38% 遠遠高出男性的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