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rice 「正義」版? 趕絕打手拯救小店! 「C to C」社交食評創業分享

你有否試過去一個陌生地方,想食飯卻不知哪兒有美食?又有否試過錯信食評網站,中伏食得一肚子氣?飲食網站充斥網絡打手,商業食評扮中肯經常聽聞。社交食評應用 dishi 就一心要顛覆飲食網世界,加入社交元素保證餐廳食評值得信賴,為無錢請打手賣廣告的街坊餐廳小店,留下更大的生存空間。

社交食評應用 dishi 顛覆飲食網世界,加入社交元素保證餐廳食評值得信賴。

 

由酒後胡言開始的點子

我諗好多讀者都應該用過 Openrice。由驚為天人,到今時今日因為疑似打手處處而被部份用家唾棄,除見證了 Web1.0 和 Web2.0 的興衰外,也看到傳統食評網站的發展界限。在兩年前,帶醉的創辦人阿樑和 Jerry 在上海一間酒吧吹水聊天時講到,自己在北京工作時的用餐體驗:在北京工作時想在公司樓下吃點東西,卻發現對附近有甚麼可吃一無所知,上網搵也找不到甚麼有用資訊。

結果大家大家不約而同希望有一套方案,讓他們知道餐牌上有甚麼菜式並提供意見就最好。這就是定位為 Social Menu 的 dishi 的創作緣起。兩個醉漢談了整整一晚,然後約定如果翌早醒來還是想做的話,就把它實行起來吧。結果兩人回港後夥拍了第三位合作伙伴 Sabsen,成立了 dewPT 公司。

創辦人 Jerry 笑言,dishi 是由兩個醉酒的人想出來的。

 

社交口味版 Openrice

當時網上已經有 Openrice 網站,但三人都認為 Openrice 根本幫唔到手。「其實 Openrice 今時今日已經唔係一個由網民分享食評的網站。你把自己的餐廳資料呈報上去,他們下一步就遞給你廣告銷售套餐了。你可以把它當成香港餐廳的黃頁,但如用作參考的話就愈來愈缺乏參考價值。」 Sabsen Chen 說。

如果說 Openrice 走的是 B2C 的路線,那 dishi 就是非常地道的 C2C 路線。dishi 的概念就把 Openrice 的概念進一步流動化、社交化,你得到的不是一般大眾口味的食評,而是你的朋友、跟你口味相近的食友的食評。「就算撇開『打手鱔稿』不論,Openrice 的食評是否真的跟你口味一致?有人愛辣有人不愛,不愛辣的人給餐廳一星,這對愛辣的人而言是否有參考價值?人人給五星的餐廳,但你的朋友卻討厭,你會否還跟朋友去吃?」Jerry Chu 說。

當 Openrice 變成了媒體,食評就變得不夠公平公道。

 

兩年收集 200 萬筆菜單資料

用戶只需輸入食物名稱如「蛋撻」,即可查看附近供應這菜式的餐廳及品評。但跟 Openrice 不同的是,dishi 並不會向餐廳收取廣告宣傳費用,推薦的排行名次並不涉及商業操作,純粹是看社交排名。dishi 的評分推介也非以所有用家的評分為依歸,而是以使用者的社交網絡為著眼點。換言之,推薦的菜式全部都是朋友推介的,不用擔心是打手之餘,你也能按你對朋友的認識而知道這推介是否可靠。

要做到這種分析功能,一方面要有足夠龐大的餐廳和菜式名單資料庫作支援,另一方面用戶人數基礎也是關鍵。dewPT 團隊用了接近兩年時間,收集全港餐廳餐牌並輸入數據,最終讓 dishi 收集了全港大約八成餐廳,超過 25,000 家餐廳合共 200 多萬筆菜單資料。

只需輸入食物名稱如「蛋撻」,即可查看附近供應這菜式的餐廳及品評。

 

公平平台支援餐廳小店

Jerry 坦言要靠 dewPT 自己來做實在太大工程,尤其餐廳更新菜單的話,他們也不可能即時知道,因此菜單的輸入和更新都主要靠會員和餐廳主動上傳。業務模式方面,消費者是能免費使用的,dewPT 只收取合作餐廳費用。dishi 內置了外賣落單功能,而 dewPT 收取的也只是外賣的手續費,有一筆生意才收一次錢,公道得很。

dewPT 希望透過 dishi 這款應用程式,保護香港愈來愈少的餐廳小店。「連鎖餐廳集團有很多宣傳經費,收費昂貴的餐廳也有預算在飲食雜誌和 Openrice 上宣傳,但一般餐廳小店就缺乏對抗這些財團的財力。我們希望 dishi 可作為一個免費和公平的飲食平台,擴闊餐廳小店的生存空間,從而保存香港不同的味道。」Sabsen Chen 說。

而這種從社會出發的想法就獲得認同,dewPT 早前就憑 dishi 勇奪剛頒發的,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的最佳資訊科技初創企業(社會創新)銀獎。評審認為 dishi 概念充滿創意,而且極具市場潛力。而且由「人」出發的想法有助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品嘗的也不是美食的美味本身,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味。

dewPT 希望 dishi 可作為一個免費和公平的飲食平台,擴闊餐廳小店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