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放數據

開放數據

科技園與 beNovelty 攜手推動 API 技術產品化

API

香港科技園公司 STP Platform 總監霍露明博士(左)與beNovelty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范鎮聲分享企業如何藉 API 推動業務轉型及跨行業協作。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近日與 beNovelty 合辦 Apidays Connect Hong Kong 2023,聚焦討論應用程式介面(API)在推動業務轉型及香港數碼經濟方面的變革力量。beNovelty 透露,這是首次在香港舉辦實體會議,相比過往同類會議較多來自外地如新加坡等國家的與會者,今次會議的與會者以本地講者及聽眾佔多,故認為香港 API 的發展日漸成熟。

API 是一項讓應用程式可以互相以特定方式交換資訊的技術協議。在愈來愈多機構開放數據或企業之間進行跨行業協作的環境下,API 允許用戶透過特定查詢方式來獲取部分數據,而程式員亦可以自動化方式取得或更新數據,包括實時變化的數據,例如天氣及交通狀況等,API 的自動化功能比批量下載更具效率。

API 除有助企業實現數碼化,同時亦可謂跨行業的技術橋樑。在香港,銀行業和保險業皆受惠於開放 API 技術,令企業日常營運更現代化,亦使市民能更輕易運用它們的服務。例如港人常用的「轉數快」系統,正正由眾多 API 在背後支援。

▲beNovelty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范鎮聲認為香港在 API 的成熟度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降低開發門檻 實現跨業界協同效應

而 beNovelty 所扮演的角色,正是為不同開發商和企業的 API 解決方案解決技術挑戰,降低開發門檻和試錯成本,從而推動 API 技術產品化。

beNovelty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范鎮聲表示:「與其他經濟體系相比,香港在 API 的成熟度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們希望降低門檻幫助開發商建立自己的 API ,同時為數碼化轉型中的企業解鎖不同 API 解決方案,為此我們推出新一代 OpenAPIHub 平台 FabriXAPI, 讓 API 開發人員在彈指間營運自家品牌的 API 商店,並進一步連接到集中式開放市場,如 HKSTP 的 API Hub,開拓更多擴展機會。 」

透過 beNovelty 和科技園共同推出的 STP API Hub 平台,過去,開發商和企業可將過去數月的接洽時間,大大縮短至數星期,有助促進跨行業數據合作,並推動創新技術的應用。

香港科技園公司 STP Platform 總監霍露明博士則強調跨行業協作在現今商業環境中的重要性,指出開放銀行和開放保險的融合,將為開放金融開啟更大的發展潛力。而隨著生態系統不斷擴大,參與者將會愈來愈多,為金融行業以及其他行業帶來龐大的機遇和創新。科技園推出的 API Hub,亦正為凝聚不同行業和企業,實現數據、技術與業務發展的協同效應。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開放數據雲端服務

科技同行 (十五) :疫情激活遙距醫療發展

科技同行 (十五)

今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加速了智慧醫療的發展,當中備受注目,必然是遙距醫療。香港人煙稠密,診所遍布各區,所以本港遙距醫療發展一直緩慢,再加上欠缺監管機制,令醫護界裹足不前。去年 12 月,香港醫務委員會正式對遙距醫療公布指引,減少了服務的灰色地帶,剛巧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大家為免交叉感染而少到診所,令網上問診需求大增,間接促進本港遙距醫療發展。

根據本港結合醫療服務和資訊科技的平台「老友所醫」披露,疫情爆發以來,經他們平台的網上診症個案以倍數增長,其中有不少人透過這個渠道索取專業意見,以決定是否延後入院治療。雖然目前診治個案的基數不大,但隨着可提供服務的醫生增加,以及更多保險公司推出相應的賠償方案,遙距醫療有望能在本地市場得到長足發展。

其實,遙距醫療在疫情下已全球廣泛應用。美國的醫生組織、醫院和醫療保險業都以電話、視訊或簡訊進行初診,並透過遠程技術診治各個疑似或確診病例,以減少接觸感染的風險。早前內地有報道指出,截至 3 月 31 日,微醫互聯網總醫院抗新冠肺炎免費義診專區訪問量超過 1.3 億,完成線上醫療諮詢服務達 160 多萬人次,通過線上平台篩查最終確診了 144 名新冠肺炎患者。至於市場規模方面,內地研究機構易觀在疫情發生之前預計,今年有 1580 億元人民幣,但現在已躍升至近 2,000 億,增幅超過 25%。香港早視遙距醫療為應付人口老化、減輕醫療負荷的應對方案之一,但卻一直只聞樓梯響,相信是次疫情將會是一個契機,讓它真正可以落實推行。

作者: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鄧淑明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開放數據

科技同行 (十三) :全球利用數據抗疫

科技同行 (十三)

今次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例,坊間出現了大量不同來源的數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它的互動地圖儀表板(Interactive Map Dashboard)上,連結各地病例的數據,供人下載。艾倫研究所(Allen Institute)更「無償」地開放資訊,把 2.9 萬篇醫學論文,包括只供行內閱覽的內容也一併公開,務求集思廣益,盡快尋求擊退疫情的可行方案。

在這嚴峻的疫情下,人工智能可謂廣泛運用,而應用 AI 時便需要數據才有所發揮。加拿大初創 BlueDot 以 AI 的自然語言處理(NLP)和「機器人學習」(ML),篩選全球 65 種語言的新聞報道,再加上航空公司訂位數據和動物病症報告,結果早於去年底,便偵測到武漢有「不尋常的肺炎」個案,較世界衛生組織公報的早 9 天之多。

上海有科學家也運用了 AI 的深度學習(DL),檢驗肺部的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結合人手覆核,速度由過往的數小時大幅減少至 4 分鐘。同時,有研究人員試行以 AI 偵測呼吸聲是否異常,以分析喉嚨狀況,才進一步提取深喉唾液樣本做測試,這些科研工作均需要大量數據支持。為應對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地紛紛利用數據分析,力求找出病源,以遏止疫情繼續擴散,我相信互相分享數據作更廣泛分析,疫情可望盡早終結。

作者: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鄧淑明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資訊保安開放數據

科技同行 (十二) :疫情下數據的使用守則

科技同行 (十二)

早前,大陸網上有一篇題為《武漢人是否還應該有隱私》的文章,訴說有不少武漢回鄕民眾的家庭地址、身份證號碼以至手機號碼等個人資料廣傳在社交媒體上,成為了「公開被線上追殺的通緝令」。

有指這樣公然洩露他人個人私隱的做法極不正確,顯示網民對私隱保障的態度仍存在輕視。然而,在疫情嚴峻之下,保護個人資料和維持公共安全兩者同時兼顧又談何容易?被喻為史上最嚴的歐盟《一般資料保護法》(GDPR)也指出,在人道救援上,如需監察傳染病和天災人禍,便無需徵求數據主人的同意。事實上,就算把數據匿名化和整合,也不代表個人私隱得到保障。科學期刊《自然》的文章便指出,只要有四個以上的數據點,依然有機會辨識出個人身份。

可是,數據始終需要審慎處理。美國耶魯大學研發員 Nathaniel Raymond 擔心,若公私營機構使用手機數據不當,有機會令數據落入販運人口集團手中,變相幫助不法分子識別亟待救援的災民,所以他極力提倡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手機數據使用指引。

現時,已有不少人倡議利用手機位置數據以防控和預測傳染病的發生,全球流動通訊系統協會(GSMA)的「大數據為公益」(Big Data for Social Good)便鼓勵手機網絡商,無私地和政府、公營醫療機構分享手機數據,以協助應對天災人禍。香港政府也須提升預警能力,研究在必要時徵求手機位置數據去配合防疫工作。不過,在應用數據時,必須要考慮個人私隱問題,並及早制定數據使用指引,才有助未來的智慧醫療發展。

作者: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鄧淑明

read mor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開放數據

科技同行 (十) :智能手環數據的價值

科技同行 (十)

近年來,智能健康手環大行其道。手環所顯示的數據多樣,既有個人生理指數如心跳、體温、睡眠質素,又可測量步行幅度、數量、速度、卡路里消耗,一般可用作個人健康生活的規劃,但其實它的應用價值又豈止於此?

有智能手環公司就從用戶的睡眠數據中,分析出一些美國人的生活點滴,包括年輕人較長者每晚有多半小時的深層睡眠時間;女性平均的睡眠時間較男性長 25 分鐘,但失眠的機會較男性高四成。若擴大這些數據的層面,並加以深入分析,我們便會得到更多貼地實用的資訊,例如吃甚麼食物或甚麼時候做運動能令人睡眠更甜?深層睡眠是否較睡多久更重要?

有時候,還可作健康風險評估。不少城市人習慣在周末假日較遲上床,形成所謂的「社交時差」。德國慕尼黑大學心理醫學中心的倫內伯格教授便推算,每推遲 1 個小時上床,患上過胖的風險會增加 33%,大家應加以注意。

不過,最意想不到的是有人從智能手環數據中找到蛛絲馬跡,成功找出破案真相。2016 年,澳洲警方調查一宗命案,認為死者家嫂的嫌疑最大,但苦無證據,最後警方根據死者的智能手環數據,發現死者心跳停頓和活動記錄的時間,與嫌疑者口供所述的情況大有差異,確定她撒謊。

現時,越來越多人選戴智能手環,令收集的數據更充實,應用範疇更多元化。我們只要好好善用這些數據,便能讓生活變得更精彩。

作者: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鄧淑明博士

read more
開放數據

Google 匿名化處理整合數據  發布社區流動性報告助抗疫

google01

全球各地正因應遏止疫情而採取措施,Google 則以匿名化處理整合數據,發布疫情相關的全球社區流動性報告,反映措施如何影響各地的社區人流狀態。

Google 強調是次採用匿名化處理數據,在發布有用的整合資訊同時,亦遵守嚴格的私隱協議和政策,而 Google 產品均內置了私隱權功能。就如平日在 Google 地圖上見到有顯示店舖的繁忙時段數據般,此報告使用 Google 地圖的匿名數據,根據場所分類後整理出場所範圍人流狀況。

截至 3 月 29 日,社區流動性報告香港數據顯示:

  • 零售及休閒場所包括餐廳、咖啡店、商場等人流下跌 35%
  • 超級市場及藥房等人流下跌 7%
  • 公眾地方包括公園、沙灘等人流下跌 43%
  • 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巴士、鐵路等人流下跌 45%
  • 工作場所的人流下跌 24%
  • 住宅範圍的人流則上升 16%

這份社區流動性報告或能協助公共衛生專家及大眾了解人流變化,進一步協助控制疫情或作出相應對策,例如調整送貨、辦工時間或公共交通工具班次等。報告涵蓋全球 131 個國家及地區,因各地理位置的精準度和地方場所分類有所不同,因此並不建議進行國家及地區的比較。報告的數據來自用戶啟用的定位記錄,經匿名化處理後整合而成。Google 帳戶在預設狀態中定位記錄是關閉的,用戶必須自行啟用;用戶也可隨時關閉定位記錄,並在 Google 地圖時間軸中刪除歷史數據。

Google 匿名化數據處理如何運作:

read more
企業趨勢開放數據

歐美空路抵港人士改發藍牙手環 防剪斷可提供多重監察

hkgov

電子手環具定位功能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今日在簡報會上指,將對從歐美經空路來港的入境人士派發電子手環,配合流動應用程式以加強對受檢疫人士的監察。現時在機場派予需檢疫抵港人士的藍色監察手帶,配對應用程式使用,已可監察有關人士是否留在家中。而電子手環更具定位功能,能提供多一重監察。戴上電子手環的受檢疫人士如沒有帶手機而外出,或剪斷藍牙手帶均會發出警報,政府人員能察覺並記錄他們離開居所。

由於今天抵港人數較上周顯著減少,林偉喬指現時有條件在機場讓受檢疫人士佩戴電子手環並配對流動應用程式。此做法會先用於乘歐美航班抵港的人士,如運作順利會推至其他航班。對有獲發監察手帶人士表示未能使用流動應用程式,林偉喬指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已加派人手接聽熱線電話,受檢疫人士也可以利用新設的電郵和電話短信途徑尋求協助。對於有部分人仍未啟動應用程式,資科辦前天開始已再度向有關人士發電話短信,提醒他們盡快啟動程式。資科辦會聯絡未啟動程式者,如聯絡不上會把個案轉交衞生署和警方跟進。

read more
企業趨勢開放數據雲端服務

建構智慧城市的安全框架 需考慮 IT 系統的生命週期

Ronald pic1

國際研究顧問機構 Gartner 預測,亞太區於 2020 年有超過 200 億台設備連接到互聯網。無論是地區的消費設備,還是輸電網絡、基礎建設,超連結性、智能和協作能力,均在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然而,這些發展元素亦同時以驚人的速度增加企業受到網絡攻擊的風險。

根據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紀錄,本港殭屍網絡和網絡釣魚事故案例於過去一年大幅增加。因此於今年年初,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因而敦促各企業和公眾保持警惕,以防範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及 5G 通訊網絡等新科技引起的網絡攻擊。技術生命週期內的網絡安全對於推行智慧城市發展至為關鍵層出不窮的網絡安全問題令網絡保安工作愈見複雜。

實際上,在技術生命週期中發生的網絡入侵亦多得令人難以置信。儘管 48%的網絡安全漏洞歸咎於人為錯誤,但企業仍然選擇零散地解決端到端安全問題,以每週超過 1,100 小時來管理和遏制不安全的端點,白白浪費本可投資在創新及建立價值的時間。相反而言,關心網絡威脅的企業和城市應以下列四個關鍵採取相應網絡保安措施,當中包括設備、身份、網上、數據四大範疇,以確保所有企業應用技術端到端的安全性。

設備安全

網絡犯罪分子逐漸以供應鏈作為目標,在設備的生產過程及發貨前,將安全漏洞引入至設備中。因此,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對企業而言非常重要,藉以從供應鏈的第一層開始提供全面的保障。這方法能夠有效地涵蓋整個資訊科技系統的生命週期,從系統設計、供應鏈服務商的最佳方案,到持續幫助企業減少暴露於安全風險和修復安全漏洞,直至妥善地處置設備。舉例而言,在供應鏈中配備一套嚴格、可追踪及可審核的安全標準,能有助企業建立強大的網絡安全基礎,從而節省耗時工序的時間,例如修補程式,讓企業能投放時間推動創新和業務增長。身份安全超過 81%的數據泄露問題都是由於密碼設置過份簡單、密碼被盜或預設密碼所致,因此不論智慧城市發展的進度如何,用戶的身份辨識是企業最關注的問題之一。解決此問題的最佳方案就是確保企業用戶能利用已經在手機上使用的生物辨識功能,無縫地保障個人設備,並透過硬件,例如 MOC 指紋掃描儀及網上快速身分辨識(FIDO)聯盟標準,額外保障你的設備安全。

網上安全

除了安裝 FIDO 認證硬件,使用虛擬私有網絡(VPN)有助用戶於不確定無線網絡的保安情況下防範威脅。對於年輕一代、以流動工作為主的人才,及愈來愈多亞太區奉行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自由工作者而言,這是一個關鍵方案。由於設備和用戶個人資料的類型急增,地區企業預計將面對更多潛在威脅。

數據安全

數據盜竊可以在一般情況下發生,簡單如與同事開會或於辦公室舉行生日派對等。電腦屏幕無人看管,意味著其他人可以在我們不為意時偷看資料。在新世代中,我們需要一個全面及可擴展的安全解決方案以達至數據安全,比網絡犯罪分子領先一步。儘管沒有一種萬能的方法,但如何選擇適合的硬件、軟件及服務,都從本質上說明了企業對保護城市安全的態度。不久的將來,當技術採用不僅得到創新的支持,亦同時有流程和夥伴關係去支援技術的生命週期,亞太區將可更暢旺發展。尋找一個適合並能實現數據安全創新的合作夥伴,比起與不同的夥伴合作,更能幫助企業配合智慧城市的發展。

作者:Lenovo 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黃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