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上一篇報道,立法會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剖析美國制裁及實施國安法對本港 IT 業界的影響,今次報道將會集中討論香港社會面對的問題。莫乃光在八年任期內推動多項措施,包括:科技券、開放數據、政府採購改革等項目,究竟在制定及推行政策有何困難呢?政府推動智慧城市項目多年,但進度緩慢,究竟市民最關心甚麼?莫乃光在卸任前接受 Unwire.Pro 專訪,逐一剖析。
撥款千億 業界竟沒有「落袋」
政府每年公布的《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一向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因為公布的政策措施都會關乎香港未來一年、三年,甚至更長遠的發展方向。當中,每年的《財政預算案》都對科技界有所著墨,包括提出扶持優惠政策及資助計劃,但往往行業發展未有受惠於政策支持而更進一步,反而是停滯不前。莫乃光回應:「每年財政預算案,我都目瞪口呆,又是數以百億、數以千億的金額,但問過業界有沒有見到款項,有沒有『落地』,有沒有在『你的口袋』呢?他們又說沒有,完全感受不到。」
莫乃光又舉例,在 2012 年至 2016 年首個任期期間,政府推出了科技券,但留意到因涉及公帑政府過於謹慎,以致申請審批得很慢。另外,最近疫情期間推出的 D-Biz (遙距營商計劃),雖然是百分百補貼項目,但同樣地,由於政府在程序上拖延,撥款久久未到業界手上,令業界怨聲載道。總括以上多個例子,雖然政府有為科技界推出多項利好政策,但他認為受累於政府在執行能力出現問題,加上政府對行業情況不熟悉,甚至有點「離地」,所以未能將措施帶來的好處發揮至極。他又說:「我覺得不是只推諉於政府,但如果讓熟識的業界去做,結果一定會更好。」
▲莫乃光指政府執行力有大問題,當中 D-Biz 更因拖延發補貼令業界怨聲載道
私隱條例未能與時並進 下一步應監管數據
IT 項目當中,近年最受社會爭議的,一定是智慧城市項目,例如去年揭發智慧燈柱設置鏡頭,更加惹起市民對監控私隱的憂慮,以至喚醒對私隱條例及數據監管等的關注。政府難以在巿民私隱及科技監控之間取得平衡,而市民對政府亦投下不信任票,只會令政府未來推行智慧城巿時更加寸步難行,一次又一次引發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拉鋸戰。
莫乃光認為,一切源於由去年至今,政府在社會及政治上的議題上完全沒有回應市民的訴求,因此令市民對政府失去信心。雖然在智慧燈柱鏡頭事件上,政府有回應市民訴求,最終決定移除鏡頭,以雷達或其他方案取代,但他認為此事「不足以令市民對政府重拾信心」。
莫乃光又指,市民日漸關注私隱的問題,但過去八年政府沒有修改私隱條例,未能為市民提供充夠的保障。他舉例:政府遺失數百萬選民資料,只需要道歉就沒有下文;另外,國泰航空客戶資料外洩事件,近 940 萬客戶受影響,但國泰未有受到任何責罰。以上例子,莫乃光直斥政府是「無牙老虎」,多年來拖延修訂法例,令市民受直接影響,因此他認為「私隱條例」是任期內最遺憾的事。
除了私隱條例,綜觀全球趨勢,部分歐美國家,以至亞洲國家(例如:新加坡)已經開始不止留意個人資料私隱問題,同時亦會對數據作出監管,甚至在使用人工智能時監管人工智能的運算方式。莫乃光說:「這樣做是 GDPR (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的精神,香港還在說個人私隱資料的問題,其實這件事已經很落後了。」
在大數據當道的世界,每一個數字都可能揭露事實的真相。莫乃光勉勵下任議員除了推動立法之外,亦應經常向政府提出問題,向市民揭露更多數據及資訊,增加社會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