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可說是我生平見到最廣泛運用地圖的一次。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到歐盟、世衛以及各地政府,包括香港、內地、新加坡、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意大利以至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多達 80 多個國家和經濟體都運用互動地圖儀表板,以提供最新的疫情資訊。而這些儀表板的背後就是應用了地理資訊系統(GIS),把地理位置相關的數據匯集、整理、分析並圖像化顯示。
GIS 一直被視作為現代城市規劃的工具,在瞬息萬變的疫情之下,更可謂大派用場。為遏止疫情蔓延,各政府部門都需要適切的協調和部署,而以 GIS 為主導的聯合運作平台,可方便各部門互通信息,強化溝通。同時,這個中央資訊平台也可以是指揮中心,讓指揮官全盤掌握狀况,有助調撥資源。這樣,多個部門包括衛生防護中心及醫管局(確診、疑似個案、檢疫情况)、入境處(深圳灣、機場、港珠澳大橋 3 個口岸的本地、內地及其他居民進出數字)、新聞處(闢謠)、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供應、口罩等防疫物資供應)、教育局(上學安排)、懲教署(口罩生產量)等,便能把最新資訊綜合起來,並在大屏幕上顯示緊急事件分佈,以便作出相應行動。
其實,香港早於 20 多年前已在亞洲同儕中率先採用 GIS 作城市規劃。面對今次世紀疫情,更應善用 GIS,以協助緩減疫情對香港的衝擊,同時為社會復甦作好規劃工作,讓香港經濟及重回正軌。
作者: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鄧淑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