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不要以爲隨時有資金投資 創投角度分享經驗談

自己創業,投身初創企業風潮聽起來非常浪漫,不過實際嘗試的話,也許會遇到不少的困難需要解決。在目前中美貿易戰的不明朗市況中,發展初創企業更是充滿風險,但同時亦是機會所在。

Unwire 今次就邀請到經常接觸創業者的海闊天空創投聯合創辦人及管理合夥人文立,與讀者們分享對於初創發展的想法。對於創投業界而言,最擔心的可能是如何可以確保自己投入的資金,不會被初創公司所騙去,而是真正做到實事,文立就解釋,通常被騙的情況都出現在數據上,可能是虛假的數據,例如對方吹噓擁有十萬名用戶,不過實際只有一萬名,或者該「十萬」用戶其實都是單次使用的用戶。

先對產品付出 讓投資者投下信任

因此他經常與同事說,任何東西如果是針對消費者開發的,第一時間要親身試用。而且亦要花時間做市場及數據調查,了解產品及服務的發展空間。創投公司通常會看到對方最少有製成品,讓他們大概了解。製成品不一定要是完美或者已經廣泛使用,但對方一定要先付出,好讓對投資者投下信任。所說的付出包括在計劃上所花的時間、從身邊親朋籌募得來的資金。如果初創公司可以把所有人的希望都放在產品中,創投方看到對方的業務可能有值得考慮的地方。

 

▲海闊天空創投聯合創辦人及管理合夥人文立(右)認為初創的第一筆資金來源通常都會是身邊的親朋甚至是前上司。

作好帳目管理 投資資金不是隨時有

文立分享指,有些初創公司一開始獲得資金後,很快地增長令到知名度有所上升,很多時候只是一個誤會。以為自己也能如當年「滴滴打車」也是用「燒錢」的方式,大量揮灑資金來獲得知名度和業務機會。他眼見大部分只依靠「燒錢」方式發展的公司最後都無法成功:「當你燒錢可以得到市場,其實其他人也可以這樣做。」因此他給予初創公司的第一個建議,就是無論任何時間,一定要先計算好自己的帳目,不要以爲隨時都會有資金投資,要思考到底自己會做到什麼階段,才可以得到下一輪的資金。

文立相信大部分人都不適合創業,創業只會有少部分人可以勝任。如果創業者說「籌到錢,融資成功的話就會推出產品」,文立都會先著他們利用少量資金先嘗試再找投資者,因為這可能反映到創業者的執行力及對項目的決心。他表示,創業者需要願意接受不明朗情況,甚至例如下個月可能無法支薪,或者被客戶或潛在投資者不斷拒絕,都繼續跟自己說沒有問題,堅持繼續努力下去。在任何突發情況下,都要抱持樂觀心態並保持決策能力,堅持繼續做事。

▲文立覺得創業者必需要有足夠決心及行動力。

中美貿易戰帶來市場空間 把握機會直接進軍市場

文立作為行政總裁和天使投資者,認為現在中美貿易戰之下,有好有壞。無可否認流入的資金會減少,但中國仍然是個龐大市場,從前很多東西要從美國進口,但現在市場會開始留意其他選擇,如果有產品或業務可以取代美國進口的產品,即使未及同樣質素,仍然可以獲得很好的機會。相信未來在三至五年內,這樣的情況會對中國初創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至於香港方面,他看過很多個案說會先在香港發展,以後擴展到新加坡、台灣和中國。他會先研究這些初創企業的業務市場,如果在香港已經有足夠規模,就可以先集中在香港。如果市場在香港都不夠大,他會建議可以不在香港開始,直接到其他地方例如中國,無須浪費兩年時間來攻佔香港市場。創投公司會看重潛在市場範圍,如果業務只打算針對香港市場,就要計算自己可以佔有的市場份額,假如能達到幾十億的話,才有機會打動創投公司。

除了從創投公司出發的角度外,文立亦分享了經營初創公司的經驗,下回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