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不僅是一個交通樞紐,更是一個集合物流、過境、零售於一身的大型基建,所以機場可謂創新科技大放異彩的好地方。早前近 30 間 IT 公司便參加了香港機管局舉辦的展覽會,展示了智能眼鏡、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等技術;而機管局亦透露,將會引入人面識別技術和聊天機械人,便利旅客。
智能眼鏡結合人面識別技術 辨別旅客身分
香港機場管理局於 11 月舉辦了第三屆「香港國際機場科技創新研討會暨展覽會」,除了探討多項有關數據分析與智能應用的議題,亦有近 30 間 IT 公司展示旗下科技成果。
事實上,很多當日展示的技術並非針對機場而設,但套用在機場中或許有意想不到的功用。以 EPSON 為例, 他們當日展示的智能頭戴裝置主打工業用途,例如工序監察、機械維修等,但其實也能用於旅客入境檢查。
負責人表示,乘客辦理登機手續時,乘客資訊、證件資訊和相片都會上載至系統。乘客離境時,配戴智能眼鏡的南北閘職員和地勤人員便會掃描登機證,然後智能眼鏡前的鏡頭便會拍攝人像,並透過人臉識別技術與系統的相片對比。所有資料都會在智能眼鏡上呈現,方便工作人員查閱旅客資訊。除此之外,由於智能眼鏡可即時拍攝畫面,其他工作人員可馬上知道前台狀況,及時施以援手。
▲以上為智能眼鏡的畫面。當人臉識別技術發現旅客的容貌與資料相片不符時,就會顯示錯誤訊息。
搬運車結合人工智能 識別周圍環境自動送貨
除了出入境,物流亦是機場日常活動之一。香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LSCM)則開發了自動導航搬運車,可把旅客於網上購買的貨品直接送到登機閘口,毋須旅客四處奔波,以提升他們對機場的滿意度。旅客需展示特定的 QR 碼才打開搬運車的門取貨,以免他人誤取。
自動導航搬運車配備鏡頭、雷達和視覺人工智能系統,只需設定起點和終點,搬運車便會自動前往目的地。假如中途有障礙物,搬運車會懂得停下再繞過,直到識別到正確的登機閘口編號。
▲自動導航搬運車配備鏡頭、雷達和視覺人工智能系統,只需設定起點和終點,搬運車便會自動前往目的地。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搬運車的系統備有機場地圖,並由人工智能系統制訂行走路線,所以機場毋須在地上劃線引導車輛,使用時更靈活。LSCM 透露,搬運車的運算系統乃他們自行開發,而硬件成本為 10 萬元。
機場就是大商場 ibeacon 定位技術分析人流改善商鋪轉換率
以上提到的技術都是針對機場最根本的功能,但其實機場面積大、店鋪多,本身就是一間大型商場,所以老生常談的 iBeacon 自然大派用場。Cherrypicks 當日便展示其位置感應平台 Starbeacon,而機場的我的航班程式亦已使用他們的 SDK,把數據上傳到雲端。
透過這些數據,平台便可繪制出熱感圖,顯示旅客集中的地方,以及預測人流轉變。除此之外,商店可得悉旅客的停留時間,從而推斷商店是否位於正確的位置、對品牌的喜好,以及旅客通常集中於某些地方,繼而改善轉換率。
▲利用 Starbeacon 數據繪制出熱感圖,清楚展示機場人流。
負責人表示,室內停位技術除了可使用 beacon 亦可使用 wifi,但在機場環境部署 wifi 定位的費用較高、準確度較低,而且 wifi 裝置需要使用電力,較安裝 beacon 更麻煩。
機管局:明年引入人面識別技術作保安檢查
事實上,當日展示的技術有不少只處於商討階段,畢竟當日是「研討會暨展覽會」。除了 Starbeacon,機管局還應用了甚麼新技術呢?今年 10 月香港國際機場和 Amadeus 達成協議, 共同推出世界上首個熱抽換電池供電的流動智能登記櫃位 iCUSS ,支援 Wi-Fi、3G / 4G網絡連接,除可在機場使用,更可移到火車站、 酒店、會議中心或前往機場途中的任何地方,方便旅客辦理登機手續,繼而縮短排隊等候時間。此外,流動智能登記櫃位内置 SmartCheck 應用程式,機場工作人員和旅客可由任何櫃位連線至所有航空公司,而且程式完全雲端操作的應用程式,協助機場及其100 家航空公司客戶節省網絡成本和資源。
機管局智能機場總經理歐陽顯宏於活動中亦表示,他們最近推出「行李通」,是世上首個提供相關服務的機場,而在明年起更會在保安檢查和登機引入人面識別技術,讓旅客不用每次展示護照,提升體驗。此外,機管局正與科學園一間公司合作,透過影像速拍技術提升跑道安全。
▲機管局智能機場總經理歐陽顯宏。
歐陽顯宏又指,機管局正在「我的航班」手機程式和機械人 Timmy 測試聊天機械人(Chatbot),方便旅客查詢航班、食肆和機場設施的資訊,但要測試成熟才會正式推出。他補充,當聊天機械人再成熟時會計劃在 Messenger 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