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 FinTech 是噱頭還是未來? 新加坡直擊 FinTech Finals 2017

筆者早前應邀出席新加坡的一個 FinTech 創業比賽的地區決賽,留意到在 10 多隊參賽者中就有接近一半都加入了「人工智能」概念,情況就好像——不加入人工智能元素的概念就不可能贏出比賽一樣。到底 AI 在 FinTech 裡應用是未來,還是噱頭?也許賽果為大家提供了答案。

筆者早前應邀出席新加坡的一個 FinTech 創業比賽的地區決賽,留意到在 10 多隊參賽者中就有接近一半都加入了「人工智能」概念,情況就好像——不加入人工智能元素的概念就不可能贏出比賽一樣。到底 AI 在 FinTech 裡應用是未來,還是噱頭?也許賽果為大家提供了答案。

 

「人工智能」儼然成為主角?

新加坡近年成為亞洲發展金融科技最快的地區,政府及商界勇於創新,令新加坡成為創新指數亞洲排行第一地區,而今年中宣布的金融科技監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的政策,亦為金融科技公司試驗概念大開綠燈,不少金融科技公司都首選新加坡為亞洲總部以圖發展。

筆者早前到了新加坡參觀「金融科技節」(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的活動,其中一項是由 Next Money 主辦、VISA 支持的 FinTech Finals 2017(FF17)在新加坡地區的決賽。FinTech Finals 2017 在全球 10 個城市舉辦,並在每個城市的決賽裡選出一隊,參加明年在香港舉行的總決賽

金融科技的領域其實很廣,只要涉及金融的科技構思都稱得上是 FinTech,理應點子百花齊放才是。但這次筆者留意到「人工智能」儼然成為比賽的主角,接近一半的參賽者都或多或少把它的概念加入到產品中,即使現在產品中未有人工智能也會強調將會加入,感覺就像不加入人工智能元素的概念就不可能贏出比賽一樣。

 

Active Intelligence:Chatbot 人工智能銀行客服

例如 Active Intelligence 就開宗明義利用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來輔助銀行提供客戶服務。Unwire.pro 之前已寫過不少跟聊天機械人(Chatbot)的報導,而今年星展創投計劃的香港公司 Mindlayer ,便正是研發廣東話版的人工智能銀行客戶服務。

Active Intelligence 能透過銀行的應用程式或 Facebook Messenger 平台,以人工智能回應銀行客戶的要求並即時提供服務。創辦人 Amol Mogadpally 表示,人們其實不喜歡要額外多安裝銀行程式來使用服務,既然在銀行也只是跟職員下指示,那用聊天平台來做就可以,並不用消費者再安裝程式、再按很多按鈕去找特定功能。

Active Intelligence 背後利用了 IBM Watson 的語音人工智能,因此不僅可用文字下指示,用語音也可以,在示範時就用 Amazon Echo 裝置直接說出指示。而且還力求人性化的對答,能夠按前文後理來理解指示,以至提供服務建議,甚至能用調皮的句子來打招呼,完全不覺得在跟電腦對答。

在示範裡聊天機械人可以直接轉帳給客戶的 Facebook 朋友,甚至不用知道對方的戶口號碼,就算戶口的金額不足,聊天機械人也會主動建議從名下有足夠餘額的其他戶口轉帳。Amol Mogadpally 表示 Active Intelligence 正在印度跟 Citibank 合作,預計在明年首季就能在印度推出。

 

Bambu:輸入目標、智能提供投資組合建議

另一家以人工智能主力的是 Bambu。2006 年時有本港銀行找來「風之后」李麗珊拍廣告,就提到要養大一個嬰兒需要 400 萬。十年後 400 萬還能不能養妻活兒實在不知道,而孩子長大後還要準備升學,每筆都是錢,到底要怎樣儲錢投資才夠?Bambu 就嘗試給大家答案。

Bambu 提供的是財富管理平台服務,用戶只要輸入一個目標,再輸入自己的投資金額和期限,人工智能就會嘗試評估達成這目標的金額,並提供投資分配建議。目標原來可以天馬行空,獨身不用養妻活兒的話,那到火星旅行又怎樣?在示範裡 Bambu 甚至會嘗試計算火星旅行的開支,準不準確筆者不肯定,但起碼不是不能計。

Bambu 的人工智能透過分析大量的投資計劃而掌握到趨勢,包括評估通脹、投資回報和風險,從而使用戶能掌握到較具體的方向。而投資計劃裡就包括了股票、基金等,只要用戶輸入金額和承受風險能力,就能提供投資分配的建議,用戶的下一步當然就是實踐。

不過 Bambu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Ned Philips 也承認,這並不能取代真正的財富管理專家,仍需要有專人適時為客戶提供跟進才能確保達到投資目標。而 Bambu 本身也不是提供投資議的平台,而是為銀行及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 B2B 平台,再由銀行把這功能帶給客戶,從而事先評估投資成效,再由銀行的銷售人員跟進。

 

Call Levels:到價提供免錯失黃金會投資機會

筆者提到好像每家 FinTech 公司也不想落後般加入 AI 概念,其中 Call Levels 就特別強烈的這種感覺。筆者曾在 RISE 大會上跟這家公司接觸,其業務簡單而言就是「到價提示」。Call Levels 創辦人 Daniel Chia 表示很多亞洲股票投資者,一覺醒來才發現美股出現變動,很多投資機會因此錯過,而 Call Levels 就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Call Levels 為投資者提供簡易版「即時到價提示」服務,而且領域不只是股票。Call Levels 可以追蹤特定股票、股市指數、匯價,以至 Bitcoin 的價格,使用者只需輸入要追蹤的投資工具和目標價格,當價格到了目標水平時就會立即在手機彈出通知,使用者看到後就能立即反應。

Daniel Chia 表示 Call Levels 不斷增加能夠追蹤的投資種類,目前已有超過 10,000 種投資工具,未來亦會繼續增加,而全球亦有 47 億台數碼裝置已安裝使用。看到這兒讀者一定想怎麼還未提到人工智能,沒錯,在展示到尾聲前就表示,Call Levels 正研究引入人工智能,推出聊天機器人提供智能助理服務給使用者。

 

人工智能概念「為加而加」?

雖然 Call Levels 加入人工智能概念沒什麼不對,不過就給筆者一點突兀感覺,好像「為加而加」。筆者向來是人工智能科技的樂觀者,其實相當歡迎不同科技借助人工智能改善服務,不過卻又難免飄過「會不會人工智能已變成潮流噱頭」的感覺。

筆者趁休息時間立即抓著主辦單位 Next Money 的創辦人 Rob Findlay 訪問,他笑著回答「加入人工智能概念當然不會更易勝出」,對於愈來愈多金融科技初創公司採用人工智能,他認為這只是反映人工智能的實用性已經得到證明,很多公司都在嘗試加入有關概念,看可以創造什麼新的可能性。

他不覺得初創公司在一窩蜂做人工智能,因此並不覺得是「噱頭」,認為初創公司嘗試新技術是好事。他認為人工智能可做不同角色,有人看來做語音對答,也有用於數據分析,還有很多可能性值得發掘,而金融科技本身就很需要新概念和新嘗試,也許看似是噱頭的應用,未來也會變成創新想法也說不定。

 

總結:是未來還是噱頭?且用時間來證明

不妨說說賽果。Rob Findlay 說加入人工智能概念真的不一定就能得到評審歡心,不過今次勝出者便正好有人工智能概念。最後在新加坡 FF17 地區決賽勝出的是來自菲律賓的 Ayannah。Ayannah 做的正是中國螞蟻金服在做的「農村金融」,填補傳統銀行未能接觸的市場。

香港是大城市也尚且有些地區會門市銀行不足,那在較落後的地區就肯定更嚴峻。Ayannah 就為菲律賓鄉村地區或是未能享用到銀行服務的群眾提供金融服務。即使他們沒有信用卡或銀行戶口,這些群眾未必如大家想像中落後,很多都有入門級智能手機和社交帳號,而 Ayannah 就為這些人提供轉帳、網上支付等服務。

今天很多數碼交易需要信用卡配合,但這些群眾未必是信用不佳,只是因為銀行服務沒有覆蓋而未能使用,而 Ayannah 就填補了這市場空間,據 Ayannah 創辦人 Mikko Perez 表示,現在的服務並未包括貸款,但貸款卻是金融服務的重點之一,因此未來正計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希望貸款的客戶分析評估風險。

對。又是人工智能。所以人工智能是金融科技的未來還是噱頭?且用時間來證明。

 

 

 

 

作者:Boris Lee
Unwire.pro 資深編輯。在企業 IT 科技報道範疇有十多年經驗。